渤海高氏的族人之一;就和那位正在广府做寓公的前交州刺史高鄩一样,属于当年高骈镇平蜀中、安南之后所推举和委命的亲党之一。
但是这个位于云贵高原边缘的黔中(今湖南西南部、贵州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分地区)观察使;虽然管有黔州,涪州,夷州,思州,贯州,南州,珍州,溱州,播州,辰州,锦州,叙州,溪州,施州,奖州等十五州郡之地,却只有大致五十二个县治。
而且还多数是地僻户寡、田瘠民困、蛮夷混杂的中下等、下下等县治;当地出产的主要是丹砂等矿藏和土盐;再加上相对多山的封闭地理环境,在唐末实在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和无视掉的边缘地带。
甚至比位于大唐最南端的安南都护府还要穷僻得多。而相比岭西蛮洞豪姓遍布的桂管、扈管等地,黔中唯一的优势,就是当地的土族势力更加的碎片化和分散,并且自初代大都督赵国珍以来受到大唐长期影响下,开化程度和向心力更高。
这次身为观察使的高泰,主动派人前来联系太平军这个反叛势力;却是为了商榷从比邻荆湖的巫、辰、施诸州境内互通往来,乃至借道辗转重开古时商路,也就是传统意义上西南内陆茶马古道的需要。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条线路因为战乱的阻隔,已经断绝了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作为黔中观察使治下直接的田土产出和人口都有限,也无法供养太多的军队。
因此维持地方政权和军民士吏所需的财力物力,很大一部分要靠过境商路的抽税和其他附加收益。而作为古道起点最重要的产茶地在这个时代也有两处,一处就是剑南三川道,一处便是湖南境内了(云贵高原的茶叶种植尚未兴起)。
而如今剑南道所产的茶叶主要是北走雅州、松州通往吐蕃、东天竺(川藏道),以及通过南下姚州、黔州贩运往南诏境内的通海军节度使,乃至沿着朱泊江(伊洛瓦底江)流域进入骠国(缅甸)、南天竺(孟加拉)。
现在太平军沿着峡江而上攻略蜀中的行为,也等于变相威胁和隔断了黔中道与蜀中的水路通道;再加上自从唐僖宗的行在入蜀之后,田令孜籍以供养大内之名,对于周边的郡县索要进奉甚多;黔中道亦不可得免。
是以如今这位左金吾将军,黔中观察使高泰的位置也隐然有些不稳;因为他本来就是财计匮乏而无力进奉,岭外还是与朝廷交恶的淮南高骈亲族,随时有可能被来自蜀地的续任给替换掉。
乃至冒下天大之不韪试图与叛乱势力暗通往来,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无独有偶,与太平军暗中往来的朝廷方面势力,也不差他一家而早有人专美在前了。
比如,如今从南海输入广州,再贩运到东南来的舶来物和各色宝货、奢侈品的最大买家,居然还是淮南镇理所所在的扬州,这不由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又觉得理所当然。
而且,开了这条茶马古道之后的好处,除了马帮贩运所带来的沿途增益和利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