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逻辑”是最简单的逻辑,就是他现在还缺了两个逻辑——
或逻辑(任意输入为1,结果输出为1),输入红、白两色,结果只输出红色。
与逻辑(全体输入为1,结果输出为1),全部输入红色,结果输入白色。混入输入红、白两色,结果输出白色。
但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着这三个逻辑门,林奇便能够演化万物。
这三个便是积木的基本元件,便可以拼出电路,组成微处理器。
普通人一样可以靠着大量的晶体管,自己组装一台原始的计算机出来,这也是最初的计算机体积无比庞大的缘故。
像后来以整个国家之力追赶的芯片工艺,那才是脱离普通人所能够触及的层级。
一些能够听到的22nm、14nm、7nm、5nm这些代表芯片工艺的数值,那5nm便是指的晶体管栅极长度。
一米等于十亿纳米。
王若绫感慨,“历史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就只有2300根晶体管。可就这2300晶体管的简单结构,我们至今无法在脑海中复刻出来。”
林奇点头,实际上“或”、“与”逻辑需要四个晶体管组成、“非”逻辑需要二个晶体管。
所以他钻研出剩下两个逻辑后,复刻出4004cpu所需要的也不过是根据设计图进行重复工作而已。
当然像小米11搭配首发的骁龙888处理器,内部晶体管数量是百亿级别,一些超算更是万亿级别,他在找到突破方法之前肯定实现不了,不然一数到一亿,正常人语速都得11年。
因此他脑海里的微处理器发展路线,瞬间清晰明了。
1、寻找“与”、“或”逻辑。
2、搭建出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
3、搭建出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锁存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储存器等)
4、根据“指令集”确定cpu架构,对组合与时序模块完成拼装。
知容行难,国内工科学生学习的《数电》在1-3步骤跳跃,而计算机专业的则是迈进到第4步,这正是林奇近期所钻研的内容。
忽然他注意到脑海中的预言系学派专精能力之一的“光球”隐隐一闪,它似乎要发作,却达不到设定的阈值,光亮重新熄灭下去。
一声粗厚的嗓音传来,“大中午的,别的学徒都在努力钻研符文,你们两个倒依旧闲情逸致地在这里谈情说爱呀。”
正是白天才教完他们《法师格斗学》的四环变化系法师曲风,一位画风独特的健硕肌肉男。
曲风法师比常人高出整个头,走在这些十八九岁刚成年的男女学徒中间,有些鹤立鸡群。
林奇和王若绫这才向对方打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