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科举可行性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可是这样,各州郡县的士子,能不能通过测试,最后还不是归各州郡县的官员把控么?”孙策含着一口饭,含含糊糊的说道。

“比起这个……”张昭随口回了句,“我更担心的是,若这个制度落实,各地的豪门会彻底垄断读书的渠道。普通人想要读书的途径,会被彻底封死。”

最后要么没办法读书,要么只能通过投靠世家豪门,来获得读书的机会。

毕竟比起让寒门,甚至只是平民,来和自家的子弟一起考试,还不如封死他们的出路。

“所以本来这个制度,就不是这两年可以弄出来的。”朱信调侃道,“必须要把世家豪门的贪婪和自私算进去的话,那么大概还需要两到三个配套措施。”

随即伸出三个手指,说道:“首先在各县、郡和州设立县学、郡学和州学,甚至额外培养师学,专门培育授课的教师,这些教室甚至直接归文学从事管。

其二,改良造纸术,让纸张变得更便宜,让百姓也能用得起。最重要的是,有了足够的纸张,可以考虑发展印刷术,批量制作书籍。

其三,在各郡开设图书馆,把印刷好的书本放入其中,免费对百姓开放。”

“你这是要挖世家大族的根基啊!”张昭从来没有听过那么疯狂的计划,世家豪族靠什么高高在上,并不是他们有多少地,有多少钱,有多少子弟入朝为官。

他们真正的财富,不仅是垄断知识的最终解释权,同时还垄断知识传播的渠道。

张昭和张纮还好,最多是士绅,并非豪强,祖上也没什么显赫的官员。不过对于世家豪强的心态,她还是非常敏锐的。

“扬州这块有比较成气候的豪强吗?”朱信反问。

张昭闻言一愣,随即才意识到,其实扬州真没有几个成气候的豪强。

比较上得了台面的,首先就是孙氏,然后是周氏和陆氏。

其余比如说吴县顾氏、朱氏和魏氏三家,都没有族人入朝为官过。魏氏因为魏腾的关系,可以说完全被边缘化,就连这次官营粮行,股东里面都没有魏氏,摆明不打算带他玩。

其他家族,基本都是跟着孙策混,阻力应该能够减少。

尤其分成三步的话……张昭突然发现,这个计划真的有可能落实。

其实朱信还有些话没说,就算真的搞科举,难道就能百分百公平了?

世家子弟和普通读书人的录取,肯定是按比例来的。而世家子弟里面,录取谁的子弟,也基本是最后五个考官决定。也就是说,用这个来作为筹码,各家的阻力能进一步下降。

不过这种盘外招,就不适合拿来公开说。

到时候他或者孙策,过去拜访一下各大家族,私下和他们说明一下就好。

“这个,话说真的要落实?”孙策愣愣的问了句,她本来只是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