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罗静恩的难题第二更

作者:如意金箍棒冰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韩国城的抗争对海外韩裔的生活条件改善很大,让其他种族后裔再也不敢小瞧这些平时戴着眼镜开便利店和加油站的黄皮肤人群。

但是在这场骚扰中,当地警察的表现伤透了韩裔们的心。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很多韩裔再也不相信米利坚的自由民主,这些东西就是狗屁,真到了紧要关头还是得靠枪杆子保护自己。

甚至很多人因此放弃了在米国这边的高薪而且受国内人羡慕的工作,转而回到国内。

这也并不是不可理解的选项,至少在卢泰愚这个“最后一个军人总统”下台之后,金泳三成立“文民政府”开始,国内大环境已经比以前好的多了。

至少不管是待在首尔还是釜山,他们都可以自由地晚上出去跑步而不用担心会被突然从小巷子里钻出来的大块头抢劫,或者街道两边突然钻出两伙人掏出枪就开始火并。

而且国内持续多年的宵禁也取消了,首尔某些地方的夜生活完全不比la的灯红酒绿要差。1988年也举办奥运会了,这一届奥运会对于韩国的重要性,不亚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于霓虹。

90年代,国力提升的韩国,开始采取了对海外族裔的包容性政策。金泳三政府为了“积极推进全球化政策”,组织成立“全球化推进委员会”,委员会在1995年发布了53个课题,其中就包括了《在外同胞社会活性化支援方案》,并在1997年颁布了《在外同胞法》。

以上种种,都在吸引着在外韩裔回国,但是很多人回国之后,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很快就被现实打趴下了。

终究还是个非正常国家,虽然比之隔壁

要好那么一点点,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从现实处境和地缘政治层面考虑,我大韩简直比

差上无数倍。

这些渴望回国的报效祖国的人热血很快就被冷却了,一如河正宇一样。

河正宇被李载彬的一番话打击的回归现实:“好吧,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

新村,延世大学人文学院内部一间教室。

“静恩呐,电视台收下你的简历了吗?”一个女生对旁边的人问道。

边上的人苦恼的说道:“一家都没有,看来我还是要去有线台碰碰运气了。”

“他们连你这样的人才都不要?那我还是不去自取其辱了。”那个女生一脸愤愤道。

“贤真,别这么说我,我也没有很厉害啦,上面还有这么多研究生学长学姐呢,而且我们作为女生本来求职就困难,能进三大无线台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了。”

苦恼者正是之前天天叫李载彬“欧巴”的罗静恩。

罗静恩现在已经是大四的学姐了,到了大四,学校里面的课程几乎已经没有了,都是让学生们自己出去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