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章诺奖的黑历史二合一所以晚了点

作者:顾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锥往人体最精密的大脑中乱搅,自然毫无任何严谨可言!

拿一个冰锥在脑子里乱搅合,不把人直接弄死那都已经是运气好了,还指望能治好精神病,甚至治好一切性格疾病,这种事情在现在看来简直是拿生命做儿戏!

但是在那个年代,却被众多神经医生奉为真理。

最后直到1970年,美国多个州才立法禁止额叶切除手术,取而代之的是用药物治疗精神疾病。

而将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这个手术的评选人们,自然也难逃其咎。

科学界最具分量的诺贝尔奖都颁发给额叶切除术了,普通人自然十分信任,哪怕是医学家,在那个知识贫乏的年代,一时之间也无法做出确凿判断,只能放任其发展。

最终,才酿成了如此后果!

其实就今天来看,当年的这场惨剧,没有任何人做错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甚至到如今,对于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来说,额叶切除手术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只是被禁止了而已。

现在看起来非常荒诞的事情,实际上却是非常符合“探索真理”的一个过程。

所以,从那之后,卡罗林斯卡学院对新出现的医疗设备和手术术式,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不会轻易将奖项颁发。

一个新的医疗技术出现,通常情况下都需要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临床验证,将“真理”探寻完毕,确保其的安全性和正确性后,才会真正盖棺定论。

不管是新的医疗设备,还是一种新的手术术式,都是如此。

一个90年代发现的丙型肝炎,直到2020年才领到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的就是不再出现像额叶切除手术这样的乌龙事件。

在通过漫长的时间,确定手术或者医疗技术的正确性后,卡罗林斯卡学院才会将奖项郑重的颁发出去。

陈长安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才非常不解,自己为什么能2年就拿到生理学和医学奖。

约希普·哈顿院士在解释了为什么陈长安没拿到2023年的生理学和医学奖之后,才说起了为何今年又决定给他颁奖。

“但是,陈先生,不得不承认,你是一个十分具有创造性的人,在人工造血设备出现后,短短不到两年,这款设备就在全球普及了,几乎只要有医院的国家,就一定至少会有一台人工造血设备。”

“现在全球的血制品,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是由人工造血设备生产的,自然献血的血制品通常都是一些稀有血型,以及单纯的血浆采集。”

“在如此大量的使用数据的支撑下,两年就已经足够让我们确定人工造血设备的安全性了,毕竟人体的血液代谢只需要短短二十多天,还不到一个月。”

“两年,24个月,已经足够血液代谢24次了,全球数亿使用了人造血制品的患者,身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