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是表达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分标准,有第三方监督之意;二也是让学校的学生能够观摩优秀习作,以在写作能力上有促进。唐大树的不宜公开,也不宜提倡,按照这个观点所以不能得奖,但可以考虑其它方式的奖励。
《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取舍后来已经不是语文组评委老师们的事了,好事坏事都传千里,很多其它科的教师也慕名来观阅,后来学生科、教务科乃至学校的领导也看了。老实说,他们都很震惊。北工专的学生能够写出这么有深度和新颖的,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与有荣焉。
就在这时候周老师又带来一个好消息,《城市晚报》的主编对这部很感兴趣,已表示将会派人来与作者洽谈在报纸上连载事宜。
既然本市主流媒体都发声了,那还用讨论个锤子啊?所以后来一致意见认为,如果本校学生的文章能够见报,传播出去,对学校的声誉和来年的招生工作也将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让唐大树的最终荣获一等奖,并在橱窗里用整版铺开,让全校学生一睹为快。
正如后世常见的炒作方法,学校里越是对唐大树的起纷争,这些消息对学生们的蛊惑就越大。爱情、连老师们都赞不绝口的爱情、要被报纸连载的爱情…这种种吸引眼球的新闻让全校学生都拜读过这部,甚至连很多外校学生都慕名来北工大高职班,想要见见那个写了部很出名的爱情的唐大树。不少人还想借阅底稿,或者问问他到底写了什么,还有创作素材来源。
对此,已经再一次成为传奇的唐大树只有一个动作,他对沈静说:“收好底稿啊,等哥出名后,将来说不定能够卖出大价钱的!”
1997年的元月恐怕是唐大树最幸福的日子了。市《城市晚报》的主编慧眼识珠,首先在报纸上连载,引起轰动,好评如潮。
但这还是地方性的,接着,《黄河晚报》、《青年文刊》等主流的报刊杂志社纷纷转载,而省内的东方文艺出版社也出面洽谈出版事宜。这时候网络上也开始传播,只是受众较小,还是实体书的出版影响更大些。为此,唐大树先后累计获得3万元的稿费。
这是一笔什么样的收入呢?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它是去年即1995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年薪的5倍。以唐大树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算,大约是当时所欠外债的总和。一句话,他发达了,大大的发达了。
重生以来家庭做的唯一实质的好处就是,父亲大可不必为因投资船舶而借的高利发愁了----其实在90年代特别是1995年及之后,通货膨胀相当利害,即使银行年收益10%也不稀罕。老爸借的一分、二分甚至二分五的利息的投资都还有得赚。只是当潮水退去后才发现,好几年的钱都是被放债人赚去了。
有了这笔钱,家里终于可以缓过劲来了吧,这可是一笔堪称雪中送炭的收益啊!
其实唐大树还有别的想法,那就是这个时候全国的房价都是极低的。以后来他的一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