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到唐大树----在最困难的时候父亲也总会保证他的生活费----但是以他这么懂事的孩子,又怎么不会在生活上节约呢?所以他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从来不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性格开始内向并沉浸在几乎不花钱的爱好----读书上就再奇怪不过的。唐大树后来懊悔没有在这关键的时期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跟这个能扯到点关系。
所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上已经给出答案了。
“合伙做生意的几乎没有好结果的,要么亏本,要么最后成仇人。爸,我不建议你和徐叔合伙买船!”既然知道这段轨迹,唐大树当然要极力阻止。至于买船这种投资,在最近几年都还可以,适当的时候他会提醒老爸卖船上岸的。至于在评估船舶价值这件事上,老爸确实有眼光,这个就不用特意去问了。
“我也想自己买啊,可是哪来那么多钱!”连一向习惯贷款的老爸都愁绪满面,可想而知他极力想抓住机会但又无能为力的痛苦。两家合伙买船当然不如独自来做既省事也省力,还能多挣不少钱。
“我手里有三万,爸你看有没有办法再贷点?”
“啊!你哪来的钱?”老爸老妈姐姐都吓了一跳。三万元可是个惊人的数字,对普通的农民而言,那是一亩地三十年的收成;对唐家目前的现状而言,也接近一年的净收入了。父母亲相视一眼,都露出严肃的表情来----唐大树可别没走正道!
“哦,我还没来得及跟你们说,我写了一部挣的稿费。”唐大树去房间的包里拿出存折给他们看。
老爸老妈面面相觑,这个消息他们需要消化下。“什么赚这么多钱?”唐大树喜欢写家人都知道,这个好习惯从初一就开始了,但是用它来赚钱是没指望的,更没想到会有这么一笔巨款!有了它,计划就需要好好筹措了。
还掉贷款本息加上收支余额能余万把块,稻子卖了有五千----这是老妈在家务农的功劳,加上唐大树的三万。姐姐也要贡献一千五----虽然这数字可以忽略不计,但考虑到她只工作了六个月,每个月不到三百的工资,这可是她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林林总总能凑到四万五千块。
不考虑折旧,一条船不到10万,贷款五万五千,按二分五计息,年底要还16500元的利息。但是净收入四万是大约之数,算下来还是可行的,毕竟不到两年能回本----这也是造成河内船舶在几年内几倍递增的主要原因,利润太高,来钱太快。
当然,考虑到平均一条船十年的折旧寿命、而最终的结果是按废铁价来卖船,其实利润又没那么夸张。如果再从这个时期同期银行存款和保险理财都是两位数收益起的事实,这个收益将再一次地被削弱。
最终还是决定做,因为船舶是家庭谋生的手段。有两条船在手,按照目前的行情,辛苦一年完全可以把所有的贷款还清。有时候,人的翻身就差那一下子,比如在2000年资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