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下,许多人都觉得启大概是要失去人皇之位了。
然而,所有人都小看了启。
或者说,他们小看了大禹。
身为一位雄主,而且是经历过各种苦难的人,大禹在传位给启的时候,又怎么会考虑不到被他囚禁的帝舜以及他的左帮右臂伯益?
他之所以留着帝舜和伯益,只是为了磨炼启罢了。
换而言之,帝舜和伯益就是大禹给启留下的磨刀石。
除此之外,对于伯益,大禹还是怀着几分惜才的念头。
他觉得如果启可以收服伯益,也不失为一大臂助。
在这种情况下,大禹肯定是早已给启留下了后手,留下了足以应对帝舜和伯益的力量。
因此,当伯益联合有扈氏发动叛乱,声势显得十分浩大的时候,启这边也很快就有了应对。
伯益和有扈氏虽然同时叛乱,但是有扈氏远在天边,而伯益就在眼前。
所以,启一开始根本就没有管叛乱的有扈氏,而是集中了力量直接去攻打了眼前的伯益。
伯益虽然在人族声望很高,又有帝舜在背后支持,但是启才是大禹指定的继承者。
如果伯益真的和有扈氏联合在了一起,说不定还可以抵抗现在的启,但事实却是有扈氏的大军还没有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启所率领的大军,伯益几乎没有组织起什么有效的抵抗就落败了。
不过,启在击败了伯益之后,并没有像大禹所期望的那样把伯益收为己用。
他直接杀了伯益祭旗,然后誓师讨伐有扈氏。
伯益死了,有扈氏空有强大的实力,却也失去了继续与启对抗的大义。
最后,有扈氏也败了。
启,这位年轻的人皇,用击败伯益和有扈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一时之间,天下间再无异议之声。
至于帝舜,作为曾经的人皇,启虽然没法像对付伯益那样当中杀了他,但是一杯鸩酒,就让这位暗中搞事的前辈结束了自己的一声。
在这之后,启借着自己大胜有扈氏的威望,立夏。
自此,也是正式宣告禅让制的终结,人族也是迎来了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夏朝。
嗯,没错,也就三清把弟子都召集起来开个会,讲个道的功夫,人族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当叶逍通过地府的途径了解到这些东西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节奏也太快了吧?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下去,封神岂不是就在眼前了?
而且,这人族内部的人皇更替,情况跟他了解的也好像有点不一样啊!
这么多尔虞我诈的吗?
不过你还别说,这样一来也算终于有点后世那些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