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踌躇,想好了之后,李恪才问:“皇兄,青雀不跟你,我能跟着你吗?”
李承乾转头,看着有点畏缩的李恪,暗自叹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杨妃都跟李恪说了什么,可是看他这谨小慎微,生怕得罪别人的样子,一定是自保自黑之类的教育。
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李承乾柔声道:“当然可以,不过,男子汉大丈夫,做出决定后就不能退缩,你真的想好了?”
见皇兄没有生气,李恪坚定道:“想好了,年后我就跟您一起!”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另一手拽住李泰:“走吧,去吃饭。吃完饭,咱们还要学拜年的礼仪呢。”
李泰和李恪笑了笑,跟着李承乾杀向了餐厅。
尽管有老先生的警示,但李承乾依然不愿意那样提防的对待李恪。或许是早期孤儿院生活带来的影响,李承乾并不认为小孩子没有可塑性。就算再奸诈的恶徒,想必也有一个,甚至几个他能善意对待的人。
如果皇家之间注定没有和平,总要刀兵相向。那么与其直接动刀,还不如被背叛来的爽快些。至少,带着被背叛的心情,就算下手,也能很快释然。
萌蠢的李泰和胆小的李恪自然不知道此时李承乾的打算,他们正边吃着边为今天的礼仪课发愁。
新年之前,李承乾作为股东的几户商家紧赶慢赶的将太子的股份所得送到了东宫。
两万三千贯的数字,让李承乾吓了一大跳。
长孙宝庆也是抽时间来东宫计算铜钱的,见李承乾震惊的样子,他苦笑道:“殿下,这两万三千贯,还只是下官的推测,真实的数字,恐怕比这还多。”
时至今日,长孙宝庆终于明白为什么数钱也会让人发愁了。
两万三千贯,因为那些商人知道太子总是需要花钱的原因,没有折合成金银这样适用于大宗交易的东西,而是全部换成了铜钱。
一贯,近乎一千个铜钱。两万三千贯,那就是两千多万枚铜钱,这么多的铜钱,就算有几个宦官能帮着他,也很难快速数出来啊!
挥挥手示意长孙宝庆离开,李承乾问方胜:“咱们朝廷今年的岁入是多少?”
方胜作为宫中的老人,总是知道一些小道消息。见太子发问,就回答道:“虽然今年没听说过户部的消息,但是估计跟去年差不了多少,一百多万贯吧。”
“一百多万贯....”
看着纸上两万三千贯的数字,李承乾头大如斗。打死他都不信,仅凭着他那几项投资,就产出了五十分之一的国库。
五十分之一的国库啊!这几项产业才多大的规模?大唐有多大?
见主子迷惑,方胜解释道:“殿下,一百多万贯,占了大头的还是商税。其中,并不算粮食之类的赋税。咱们大唐对商业的收税是三十税一,所以税收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