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得知自己一个前朝因为直言上奏被流放岭南的好友,现在还活的好好的,虞世南欢喜的喝了一大口稀粥当作庆祝了。
李承乾对这样的谈话很有意思,但是,历史知识的匮乏,让他根本不知道两位老先生念出的人名,究竟是哪一位。
勉强吃完了早饭,见秦怀道等人已经结束了晨练,并洗漱完毕过来吃饭,李承乾就要离开。
这些混蛋,晨练完毕弄了一身大汗,也不去洗洗,随便咕噜两把脸就过来,浓郁的汗臭味能把人熏个跟头。
见到混小子们入场,李纲和虞世南也赶紧结束用餐,落荒而逃。
出了食堂,李纲紧转轮椅两圈,追上了李承乾,说:“老夫给你请了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不必在崇文馆上课了。至于要你去做什么事,你自己应该清楚。”
虞世南跟上来,也给了李承乾一个坚定的眼神。如果太子所学不精的话,他是断然不会同意放任太子做自己的事儿的。让他改变主意的是李纲拿给他看的读书笔记。
太子看书后写下的感想,有些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细细研究之下却格外的有道理。眼下崇文馆的进度很慢,继续上课是在耽误太子的时间。
李承乾感激的看了老先生一眼,拱手施礼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崇文馆。
现在已经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了,令人无语的是,从新年直到现在,还是一场雪没下,本该令人气恼的杏花雨,也只是在关中大地随便打了个转儿,就悄然离去。
今年的大蝗灾,无法避免了。
就在朝廷举行亲耕大典的时候,好多粮商聚到一起喝酒,兴奋之下甚至还喝死了一两个。他们默默的看着百姓们欢天喜地的耕种,心里却在盘算最残忍的事情。
既然经商就是辱没祖宗,他们干脆也抛下了面皮,回归了商人的本质—冷血。
送到皇宫的书信,有了回信。
皇帝老爹允许他出宫,但是除了身边必须带足五百以上的侍卫外,还要拉上一个人—魏征。
早晨锻炼的时候,就从李靖口中得知了魏征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朝堂之上,魏征公然指责一些高官大家族囤积粮食,意欲囤货居奇。不过好在他还知道利害,并没有直接说出蝗灾的事情。毕竟,现在有了预测的,还是少数人。
如今把魏征支离朝堂,实在是皇帝的无奈之举。蝗灾发生的事情虽然已经可以确定了,但是,他宁愿真的发生的时候去面对,也不想提前公布,招来恐慌。总在朝堂上蹦哒的魏征,就像是一根不稳定的导火索。与其让他惹出事儿来,不如塞他一个出京的活儿,远远的撵走。
魏征的家不难找,只要知道是在兴化坊就够了。
只要找到门前是“魏府”,而且跟周边对比显得有点破败的就成了。
魏征是个表里如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