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过来搀扶的太子,人刚到台下就昏过去了。
眼见一个饱学族老被打击得吃纸,好多老相识都忍不住心有戚戚。都是老友了,这得是多大的打击,才会把一个生性豁达的人,逼成这样?
不过转眼看到太子年轻的面庞,他们又沉默了。
任谁发现自己这些年白活了,都会深受打击的。
一个宦官在皇帝的吩咐下,拿起了太子的诗句,念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将士去,萋萋满别情。”
念完后,宦官还把这张白纸展开,给近处的人看。
跟先前一样,所有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五言八句,又是八句。不过,后面四句就算没有,恐怕也会立于不败之地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跟后面四句一对比,就能发现这句诗形容的是野草一般的突厥人。可是,所有人都宁愿相信,后面四句纯粹是太子随意凑上去的。对这首诗而言,前四句,足矣!
李承乾并不知道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否则一定会在擂台上笑得打滚。不是,我就把白居易的诗改了改,怎么还能被你们曲解到这个地步?
没有所谓故人的李承乾,为了不露馅儿,只能把“王孙”改成了“将士”,“野芳”也应景的改成了“枯芳”。此时的他心里不断的给白老哥,不对,白孙儿道歉。这一位以后如果不来长安周边,不曾听到这诗就把原版造出来,不知道会不会反而被指责侵权?
又是许久之后,鼓掌喝彩的声音才响了起来。虽然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拍,可也不得不为太子的才气所折服。两首诗,各个经典,哪怕是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回忆一下依旧朗朗上口,绝对堪称经典名诗。
面对更加热烈的掌声,李承乾恰到好处的露出了一个略显羞涩的笑容,拱手还礼。
已经变成看客的评委席上,十几位大儒跟皇帝面面相觑。还评个什么啊!前一首直接碾压,后一首虽然没见崔老儿的,不过想来还是完胜。别说比试了,连能跟太子分庭抗礼的人都没有!
李世民嘿嘿一笑,亲自给李纲倒了一杯茶,借机打探道:“李师,太子的诗,不会是您写的吧。”
皇帝的声音很小,可几个外来的大儒还是听见,不,他们什么都没听见。
虽然装着耳聋,但他们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要从李纲口中知晓答案。
就如同崔梦兴一般,如果是李纲写的他们还能好受一点,若真是太子写的,他们回家后就把自己的狗屁诗集给烧了,就算是送出去的,也要强调强调再强调,这不过是自己随性而作的游戏诗句而已。
不过李纲注定会打破他们的希望:“回禀陛下,老夫绝不会做此苟且之事,哪怕是为了学院。前些日子太子曾言,诗词歌赋小道尔,老夫也以为他在吹牛,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