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想事情要深入

作者:抉望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魏征以“渭水遥远,恐有失,然随众过多,靡费矣”为理由,规劝皇帝收回成命,可是被皇帝“内务府出资”的话轻易的击破。

内务府其实很有钱,且不说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前,府中就不缺宝贝,为了避免落人话柄,才没有显露。而如今当了皇帝,不止国库的部分会送进内务府,皇家还有部分自己的产业。

李承乾也是最近才知道,盐铁等物,虽然被部分世家垄断了部分,但余下的部分,除了走私,几乎全是皇家经手的....

“太子殿下,松州刺史请求跟附国开通贸易的奏折,不知为何您否决了?”

魏征没有退下,而是拿着一个本章转向李承乾这边开了口。

一同出来的还有房玄龄:“殿下,微臣也看过了这封奏折,松州地处高原脚下,附国多牛羊,中原的茶叶丝绸粮食,都是他们渴求的东西,很少的部分就能换来很多的牲畜,不知道您为什么不同意?”

见老魏果然提起了这封奏折,李承乾就起身,说:“根据鸿胪寺的记载,贞观三年的时候,吐蕃的赞普换成了松赞干布,而且他以十二岁的年纪,就平灭了很多的反对派,震慑住所有的部族。统一了高原。在仔细研讨关于高原的情报后,孤几乎可以确定,他一定会把吐蕃的治所从亚隆札对园迁移到逻些。逻些靠近附国的边境,不将附国消灭,恐怕他住的也不会安定。跟一个马上就要覆灭的国家通商,很可能会影响到商队。狗咬狗的时候,谁知道会不会抽冷子咬到咱们的人?”

听到这个理由,房玄龄震惊无比。且不论这个推测如何,单单太子能考虑的这么深刻,就已经非同一般了。

唐俭站了出来说:“房相,太子殿下的推测,跟下官的推测是一样的。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其手下最精锐的士兵就是出自逻些,新贵族,也是在逻些附近产生的。为了牢牢的控制住这股力量,迁都,是最好的选择。”

李靖在朝堂上一般不说话,但是涉及到自己的徒弟,他还是忍不住站出来说:“自古京不靠边,还是有道理的。武德九年的时候,颉利不就差点挥兵直驱长安?直到东突厥覆灭了,咱们不才安定了许多?吐蕃人虽然缺少教化,但是这样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正因为如此,吐蕃有很大的可能会进攻附国,再度把边境拓展到松州附近。”

连李靖都这么说了,魏征只能把奏折交到房玄龄的手里,退回了队伍。

魏征如今是门下省的大佬,对于异常的奏折,有质疑甚至封驳的权利。当然,东宫的也不例外。

见没有了异议,李承乾就把场地让出来。

才坐回自己的位置,旁边的老房就笑着说:“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唐俭和李靖一起分析出的事情,想不到太子一个人就猜想到了,老夫竟然还质疑您的决断,真是老了。”

李承乾都不知道用什么表情应对房玄龄好了,魏征想不明白情有可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