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国债

作者:抉望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兄台,国库空虚,救灾都没办法,如何能还得起这么多的国债?几位就不怕这钱打水漂了?”

这话才出口,李世民就发现面前几人的眼神变了。怎么说呢,这眼神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打量臭狗屎。

一个瘦黑的商人吐了口唾沫才说:“老弟,你这话说得可就烂心肝了。且不说银行是太子殿下和几大家族合力创办的,信誉有保证,就是朝廷,也有足够的信誉。看你的年纪也是经过隋末时期的,难道你忘了那时候天下有多乱?自从大唐建立以后,你还见哪里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乱?就是如今吐谷浑来犯,不也是寸步不得进,反而还被堵着打回去了?活在太平年间就要惜福积福,这钱就算朝廷还不了,至少我一人就不会有怨言,都是大唐人,江淮的百姓受难,救济一下也是应该的。”

胖子商人点点头,也说:“老弟啊,你还是不清楚银行是怎么回事吧。我可是听说,银行最终还是要回归朝廷管理的。既如此,银行只要想,就是不打招呼,挪用我等的存款,我等也不知道。如今银行既然明着把窘况露出来了,说明朝廷足够坦荡,没打存款的主意。朝廷对我等尊重至此,我等怎么还能有怨言?我等早在随父兄学经商的时候,就知道一个道理,经商利大,虽然这一行辱没祖宗,但也要像个人样。若是所有人都跟老弟一般,这人世间还有什么过头。”

说完,几人见队伍前进了,纷纷鄙视了皇帝一眼后,才继续往前走。

令人意外的是,明明那几人已经离开了,皇帝还是拱手施礼相送。

直起腰后,李世民小声跟左右感慨道:“朕枉作小人啊,看来我大唐还是很得民心的。太平年间,百姓还没有忘了灾苦,何其幸也!”

感慨完毕,李世民就心情愉悦的离开了银行门口。

国债的发放很是顺利,不过是十天而已,户部就足足收到了两百三十万贯又四百五十二个铜钱。这钱,-已经是去年国库大半年的岁入了。别说赈灾,就是继续出战吐谷浑,也足够用的。

户部官员都在庆贺的时候,李承乾却没有上朝,而是将卖煤炭的门店,都改成了善堂,募捐无偿赈灾的款项。

大唐的商贾不是有钱没地方花,实在是因为名声太差,所有商贾都喜欢花钱买名声这样的事情。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愿意做好事儿。如今太子组织了善堂,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扬善名的机会。深知商贾想法的李承乾,在组织善堂的时候就特意叮嘱会记下哪个商人投入了多少钱,这些钱不管用到了哪里,接受救济的人都会得知这钱的主人是谁。

做善事就应该受到表扬,就应该扬名声。

国债的银钱、募捐获得的银钱,事实上并没有离开长安,只是一道公文,就会在会稽吴中变现,直接交给当地的官员用来赈灾。简化了赈灾的流程,也不知道会省下多少的银钱。

“见钱留三分,这是隋末时候官场里不成文的一个规矩。那时候的官场跟现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