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是秘密,被传遍各方了。
明明知道,李承乾还是摇了摇头说:“孤也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卫公就不要打哑谜了,直言如何?”
李靖叹了一口气说:“殿下既然不知,老臣就跟殿下讲讲吧。陛下向萧瑀询问如何永保社稷....
采纳了萧瑀的建议后,陛下决定分封,但不是分封诸侯,而是分封刺史,将国公一流作为‘诸侯’,分封到辖地担任刺史。殿下以为如何?”
如何?不如何,直接给皇帝一拳骂他沙雕得了。但是吧,这也只能在心里想想。
努力的保持脸色,李承乾摇摇头说:“父皇的决定还不是孤作为儿臣的能够评论的,卫公,如今我等都在边关,还是不要管长安的事情比较好,您觉得呢?”
“也是,我等还是不要妄加揣测的好,殿下为子,不可言父过,是老臣失礼了。”
拱拱手,李靖就推动着轮椅离开了大堂。
握着温热的茶杯,李承乾心里一点儿也不平静。子不言父过啊,单单这一句话就说明李靖也觉得皇帝是错的。像李靖这样的人,一般很少掺和朝堂里的事情,如今如此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只能说明皇帝老爹的做法对整个勋贵群体而言,都是抗拒的。
不过想想也是,当官当国公的为了什么?不就是在朝廷里谋求一个实权职位,给自家带来声望好处吗?如果可能的话,谁都想让子孙后代永远的在顶层占据一席之地。如果分封成了刺史,那还混个屁啊,说的冠冕堂皇,好像被皇帝信任,成为屏障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可是这样的行为跟降职发配有什么区别?
很危险啊,就算皇帝登基以来皇威浩荡,力压群臣,这种损害到了勋贵整体利益的事情,不被反对才怪!
想了一下长安,特别是朝堂现在的局面,李承乾就打了一个寒颤,特娘的,战争结束以后东宫必须要关门谢客了,如果有可能,最好是搬到学院那里住,远远的避开。皇帝和群臣,或者说勋贵整体的对抗,简直就像是水火二神的对抗,土地公公掺和进去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堂堂太子,在这样的局面下不比土地公公强多少。
支持皇帝,势必会招来朝臣们的恶感,帮助朝臣,会被皇帝认为是在逼宫,不管帮哪边都不落好,还是两不想帮躲起来看热闹吧。
分封刺史的事情,跟寻常的士卒没有关系。大战结束,虽然满心郁闷,可是得知年后还要再战后,就不再有人不快。特别是太子殿下没有返回长安,而是选择留在凉州,还赏赐了大量的好东西下来,就更让人开心了。
如今凉州城内,士兵们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谁得到了太子的赏赐。不管谁得到了,都表明这一位是一个好汉。
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军中过年了,李靖秦琼都因为病没有时间,薛万均等人不敢,无奈的李承乾只能接管了李靖的职衔,组织军队准备过年。
凉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