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殊不知不只是冯盎,百骑司也自始至终密切的关注着他们的动作。之所以没有提前发作,是因为他很想看看冯盎会怎么选择。
事实证明,冯盎还是很忠诚的,也并没有做作。他选择的是先帮着隐瞒、并规劝刘家,规劝不成才动手舍义求忠。
“没错,百骑司来信给朕,说必须要进入岭南舰队,随航以后才能画出相对正确的图纸。朕给他们的回信才送走,朕命他们不得隐瞒自己的身份,直接表露以后,再随船出发。”
“这是最好的选择,不同于沿海行驶,远航的船上,所有人都要一条心才行。别看儿臣在岭南的两年之间,岭南已经完成了一圈儿领海的巡航,但航道从来都不是一条,而是多条,还要漫长的探索,才能够保证咱们对领海的控制。”
说完,李承乾伸出竹竿,在西爨东爨的位置点了一下说:“这里不应该独立于大唐之外了,事实上,岭南已经完成了对东爨西爨的控制,有食盐、粮食、铁器和药品的诱惑在,那些猴子一样的山野人,还是很愿意献出忠诚的。儿臣在岭南的时候,要地方官员用‘神化自身’的方式统治那里的野人,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只是,因为没有中原一样的防御工事,那里又紧挨着吐蕃,有朝一日吐蕃全面动手,未必能抵挡的住。从这一点来看,百骑司的决定又是对的。没有抓牢的土地,还是不适合当成咱们自己的啊。”
看着李承乾讲的头头是道的样子,李世民在一边充满了欣慰。看样子这三年的时间,太子在外不回长安,并非是单纯的怄气,见识的多了,心胸也就越广阔。以至于现在对着地图指点江山的样子,像极了当初的他。
或许,今后的帝王,就不应该锁于宫墙之内,而是应该放出去培养才行。
这样的想法一起,就被李世民提笔记录到了一张纸上。皇位传承不是小事,恐怕这件事他要思考很长的时间才行。
见李承乾对吐蕃很是戒备的样子,李世民忍不住说:“用不着对吐蕃这么忌惮吧,他们确实强大,但是也只局限于高原地域,虽然吐蕃士兵作战悍勇,但是跟咱们大唐作战,得便宜的也只有少数几次而已。更何况,自从吐谷浑被剿灭以后,包括突厥吐蕃在内,都对咱们大唐恭敬的很。吐蕃大相禄东赞现在基本不理会朝政了,每年都会到大唐来朝拜,所求不过是给他们的王求娶一个公主罢了。说实话,朕无数次的都心动了,随便找一个宗室女嫁到吐蕃去,就能结盟一个大国。不只是突厥,就连遥远的吐蕃等国,都能起到牵制效果,一力降十惠的大好事啊。”
李承乾听得出来,李世民是认真的,他是真的想过跟吐蕃联姻。
拱拱手,李承乾道:“父皇,联姻的关系有多么脆弱,您不是不知道。中原的历代皇帝基本都逃不过这样的怪病,就算明知道于事无补,还是奢望着联姻能换来一个盟友过。殊不知,弱国无外交,才是至理。就像是现在,突厥吐蕃等国家凭什么要对我们大唐顶礼膜拜?不还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