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小丫头,你可知天下有多大?荆州到长安的距离,甚至不到大唐南北疆界的三分之一。朕要顾全的是大局,不是细枝末节。虽然朕也能从小处抓起,可是你觉得,那样的话朕顾得过来?朕也是人,没那么多的精力。”
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武珝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一边旁观的李承乾,看到武珝的样子,忍不住偷笑。其实,武珝的话在一个朝代末期或者还有点道理,但是在现在绝对不适应。
确实,天下之大,肯定会有冤屈,但是至少在目前这段时期来看,肯定是杞人忧天的。且不说皇帝重视刑狱,经常派大臣兼任观风使、巡查使,巡查各地刑狱。就是在皇帝的刻意诱导下,各地的官员,也都知道做一个好官将任下的百姓带动的富裕起来,才是升官的最佳方式。
所以,或许富户地方豪绅会受到冤屈,百姓是绝对不行的,只要观察使一到,有一个百姓坐在地上痛哭倾诉冤屈,那么至少也会有一个县令的脑袋落地。
所以杨氏的遭遇,主要原因还是在武士彟的面子上。因为武士彟的面子,荆州的官员才会知法犯法,想方设法的要将武元庆兄弟保住。
这件事,皇帝自然也是清楚的,事实上莫要说荆州的官员,就连他也有保住武元庆兄弟的想法。说到底,武士彟没有对不起大唐,作为一个国公却在各地游任,每到一处都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功绩早就能将他送入朝堂安度晚年了。病死任上,反而让皇帝错失了奖励他的机会。
想到这里,几乎下意识的,李世民也准备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父皇,三思啊!”
察觉到皇帝眼中的一丝痛苦之色,李承乾恰到好处的发出的警示。
李世民不满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才要出声训斥,忽然想起了太子关于武家的处置。对啊,武元庆的儿子,不是被送到老家去了?武士彟的血脉并没有因此而断,甚至家产都给那个小孩子留了一份。如此一来,处置武元庆兄弟是处置武元庆兄弟,给武士彟面子是给武士彟面子,两者反而并不冲突了。
想清楚这一点,李世民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看着又抬起头跟自己对视,似乎能看穿人心的武珝,李世民忽然觉得自己的想法被这个丫头看穿了。
这个小丫头....
沉吟一下,李世民终于开口了:“小丫头,你叫什么?”
武珝回答道:“回禀陛下,小女子武珝,玉的那个珝。”
搜肠刮肚一番才想起“珝”是哪个字,让李世民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
看着倔强的武珝,李世民点点头说:“你这个名字不太好,珝,玉也,常言君子如玉,男子用这个名字,还挺妥当,用在你身上反而不好了。朕搜肠刮肚之下,才想起来只有三国谋士薛珝,是用的这个字。也罢,天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