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府签发的“敕书”,就会得到马市官员的 “通关优待”。 与宣大一样,马市虽然都是官府控制的,但却也分为官市和私市两种。明廷收购军马的市场,称为官市;各边民与汉人的民间交易,则称私市。 其交易的商品,来自女真的有马匹、鹿茸、貂皮、人参等产品;来自汉族地区的那就多了,其中尤以铁制农具等生产资料和各类生活用品为最。 开原地区的马市,由设在开原城的马市公署负责管理及征税;军方的卫、所,负责维持市场周边秩序。 开市初期,以物易物,后来逐渐施行货币交易,货币以大明的铜钱为主,但也包括直接使用白银。 一直以来,女真族参加马市贸易的,不仅有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部,还有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一带的少数民族。早年时,建州女真也到这里入市,后来因为新辟他处,这才使开原专门做海西四部的生意。 好吧,蒙古其实也有,只是官府不承认,或者说很多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蒙古人打着女真的旗号在开原交易。 实际上蒙古虽然游牧,但紧邻大明的地区,也都有程度不等的农耕倾向,不仅需要犁铧等农具,还需要棉布、盐、铁锅等生活资料。而最关键的是,他们生产的牛、马、羊、皮革等物又无处推销,所以他们也非常需要大明在开原西境开关贸易。 这一次煖兔、恍惚太之所以插手叶赫与哈达之间的战争,就和马市贸易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这个联系的关键点,在于当前敕书的分配不合理。 本来按照早前的规定,海西女真共占有敕书999道,建州女真占有敕书500道。 然而,王台在哈达称“万汗”时,光是哈达一部,就占有敕书约700道这是什么意思“天下三分有其二”吗几乎就要开始吃独食了 叶赫部的实力此时已经不比哈达弱,但叶赫只有一百多道敕书,这怎么能忍换了谁取代清佳砮和杨吉砮,都不得不和哈达部大打出手不是 但这只是叶赫与哈达必然开打的原因,还没有把蒙古人插手的原因说清楚。 蒙古人为什么要介入这档子事打开地图一看就知道叶赫部正巧介于蒙古与哈达的中间,把他们给分开了,所以蒙古人想要通过取得哈达部的同意,使用哈达部的敕书与大明进行马市交易是很困难的,蒙古人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走叶赫部的“门路”。 但叶赫手中的敕书有限,连自家使用都不够,怎么“租”给蒙古哈达那边的敕书倒是有多,但又给不到蒙古人手里,再说哈达部此前仗着大明的关照,心气比较高,敕书的“租金”收得也不是太合理简单的说就是贵,所以蒙古人也不太乐意去走哈达这条路子。 那怎么办有两个主意第一个主意简单粗暴,直接打服叶赫,然后打着叶赫的幌子跟大明互市。 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很儿戏,但其实是完全可行的现在的朵颜三卫早就不是以前的兀良哈三卫了,但照样打着旧时的幌子和大明时不时互市一下,大明一直都是装作不知道的大明也不蠢,你总是不跟人互市,人家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来抢,那是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在大明这边来看,谁来互市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互市的规模和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