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朱由校自己没想到的是,他为了完成这一国内改革,竟在最后要用去国外“借粮”的方式来彻底打垮国内的既得利益者。
他自然可以用武力强行夺走勋贵们的粮,而实现这一目的。
但朱由校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用武力先强行从国外“借粮”。
因为朱由校不想让国内的人觉得他这个皇帝会无理由的拿走别人的合法资产。
朱由校宁肯让国外诸番觉得他这个皇帝蛮横霸道,会无理由抢走自己国家的利益。
在生产力大爆发之前,朱由校没法做到对内对外都是圣君,还能让国民更加富裕。
不过好在清丈田亩以及这个过程中伴随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国内改革,已经推行一半,预计明年会在全国彻底完成。
使得帝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万历前中期的盛世中兴之象再次得以重现。
这不仅仅是表现在国家收入增加方面,也表现在普通民众的收入增加方面。
粮价下跌到比万历中期还低的价格,使得本是普通雇工的杭春江的工钱收入可以在买粮之外有更多的剩余,用来投资自己孩子的教育。
成衣店的老板杜首昌很高兴地看着粮铺里水牌上写的“一石三角银币或三吊钱”的粮价。
他颇有远见的,在粮价还是两吊钱一石的时候,找人帮忙买了二百石粮,使得他现在一下子赚了二十元银币,算是除朝廷外,少数几个靠抄底赚了银子的商贾。
当然,杜首昌更高兴的是,粮价没有大涨。
这是事实,他也不希望粮价大涨,因为他知道粮价如果高的离谱,就没人再有闲钱买他精心制作的成衣。
而现在不一样,粮价低廉,在大量官办产业提高了工人工钱的推动下,许多私人产业的工人又增加了工钱收入,所以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来买他成衣,不想自己回家花时间耽误工时做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多。
再加上新纺织技术的出现,国内棉布与丝绸价格下跌,他的制衣成本不但没有因为雇工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因为棉布与丝绸价格下跌更多而减少。
杜首昌的生意也就变得越来越好。
因此,他现在很喜欢这个时代,他已经打算再开几个店,去把现在控制在皇帝手里的一些原本属于勋贵们的好铺子承租过来,扩大经营,他觉得粮价和棉布等物价再低下去的话,来买他成衣的人肯定会更多。
“这年景真是越来越好啊!吾皇万岁!”
这一天正旦节,杜首昌和自己的几个雇工聚在了一起,读了几年书的他知道现在形势大好的原因是什么,也就举杯对着莫愁湖方向如此高呼起来。
“是啊!去年虽说有场叛乱,但也算有惊无险,甚至反而比之前还好了不少,以前从来还没敢想过与东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