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了捶腰,幸好这两天吃了好东西,不然根本没力气干活,粗面馒头可顶不住。
“小孩子哪来的腰。”周春园笑道。
张小雨翻了翻白眼,大人都喜欢这么说,今天他割麦子的速度可是最快的,一个人就干掉了一亩地,也没听老妈夸奖一下,喊一下腰疼还不行啊。
张平抬头看了看太阳,擦了把汗,道:“走吧,回去吃饭,然后将麦子拉到谷场上。”
回到家中,周春园做了饭,仍旧是玉米面稀饭,区别是多了两煮鸡蛋,简单吃过之后,张平将平板车套在毛驴的身上,张小雨跳上车,父子二人就开始了搬运工作。
“你来牵着驴子,站着别动就行了。”
张平将手里的缰绳递给张小雨叮嘱了一声,然后将成捆的麦子搬到车上。
平板车不算大,一车最多能拉一亩地的麦子,这还是产量低的情况,现在种地还在使用大粪,亩产五六百斤,这块地要拉三趟。
快到中午的时候,三亩地的麦子全部拉到了谷场上,然后摊开暴晒。
毛驴也累得不轻,中午喂它喝水的时候,周春园特意抓了把盐融在水里面,这样毛驴干活的时候才有力气。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话说我就吃过一次驴肉火烧,味道不怎么样嘛。”
张小雨站在毛驴周围观察了一下,那贪婪的眼神,吓得毛驴肚子上的肉不自觉的抖了抖。
踏
毛驴抬起一只侯提子在地上砸了一下,那意思好像是再说:来呀!
张小雨还真不敢太靠近毛驴,悻悻的离开了,家里的活可还都指望着这头小毛驴呢。
下午,将毛驴套上石磙开始在谷场上碾压麦穗,然后翻过来继续晒,然后一家人下地割麦子,割了二亩地,再装车拉到谷场傍边堆起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平道:“咱们家一天五亩地,比往年速度快多了,多个劳力就是不一样。”
人多力量大,在没有机器的时代,种地全靠力量,哪个家庭不是使劲生?孩子多了养起来是辛苦,可只要孩子们长大了,那才是轻松的时候,干活人多,兄弟多也不用担心被人欺负等等好处。
后世的人的总认为七八十年代的人太蠢,这么穷还生那么多孩子,不懂得避孕。
实则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此时医疗卫生条件太差,很多人家生孩子都是自己在家生的,能活过十二天的孩子才算安全,会庆祝一下,但这只是开始。
小孩在彻底长大之前都是放养状态,夭折率太高,真要是一家一个孩子,万一没了,搞不好真没有人养老。
“小雨真是长大了,以后可是家里的顶梁柱。”
周春园也夸赞着儿子,感觉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心想还是男孩好,传宗接代不说,更重要的是丈夫老了,谁来接班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