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踢两次也是踢

作者:十里西湖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刚一入台,就以最猛烈的炮火轰向了参知政事刘大中。

言官弹劾是门技术活,套路很深,不仅要先看清楚形势,还要掌握风向、拿捏分寸、觑准时机,这要求和现代狙击手差不多。

但不管怎样,弹劾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有实锤的,一种是没有实锤的。

有实锤的,相对简单,有什么罪名说什么罪名,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言官纠弹后都交给法司查处。

没有实锤的就比较复杂。

虽然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臆断猜测,要说的跟真的似的,就必须有个限度。

文官没实锤的罪名以结党营私封顶,武将没实锤的罪名以拥兵自重封顶。

萧振弹劾刘大中的罪名就用了封顶线,说他在朝中结党。

当时朝中大臣关注的焦点都在议和这件事情上,结果萧振如此突兀的弹章一公布,就引起了骚动和猜测,敏感的人意识到朝中又要起妖风了。

刘大中是三月份由礼部尚书擢为参知政事的,是左相赵鼎的左膀右臂,萧振直接把毛头对准了刘大中,而且弹劾他结党,其目的不言而喻。

最妙的是尽管众人都知道这种弹劾是捕风捉影无事生非,但被弹劾的人也会按惯例上书求去,以自证清白。

刘大中也不例外,上书求去,赵构同志大笔一挥画了个圈圈,就同意了。

奶奶的,连个象征性的挽留都没有。

不是啊,朕怕一象征,你还真就留下了。

刘大中被罢免,最难受的还是赵鼎。

萧振的宗正少卿,还是赵鼎在提点两浙西路刑狱任上推荐的。

当日秦桧推荐萧振入台,赵鼎就隐隐觉得这是冲自己来的,可没想到的暴风雨来得这么快这么急。

赵鼎素来不主张议和,只不过碍于赵构的关系没有公然反对而已,刘大中的罢职其实是赵构释放了信号,赵鼎该是到了和权力中枢说再见的时候了,他自己主动提出来,还能保存些颜面和情分。

想到这里,赵鼎心里就感到一阵悲凉。

他宦海浮沉二十几年,虽然有些东西早已看透,但是帝王家的无情还是让人心寒。

赵鼎算是赵构历任宰相里最知进退识大体的一个,他就像是一直默默勤俭持家又任劳任怨的小媳妇,而赵构则是个忍不住外面诱惑的花心大萝卜。

当年张浚措置北伐,声势搞的很大,赵构一下就被鼓动起来御驾亲征。

张浚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而且非常强势,这样的人势必很难相处,赵鼎和他意见不和,便主动请辞外放绍兴。

结果,由于张浚的严重失误导致了淮西兵变,不仅断送了北伐大业,还差点没把赵构吓半死。

赵构在最艰难的时候才想起了小媳妇的好,于是叫赵鼎回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