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言乃心之声

作者:诩铭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这是因为谢听松感到自己在与盛青峰交流之后,自己原先不稳定的心态,现在已经是趋于稳定了。

自己身上那种曾经低迷的颓废的情绪,也转变好了很多。

谢听松觉得自己的心情逐渐变得开朗,不再那么压抑了。

这心里安定下来之后,谢听松就觉得自己的状态,已经恢复到自己被人劫持前的七八成了。

再加上,他与自己的儿子谢流云这次的劫后重逢,让他的心神更是深受振奋的。

这些积极的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悄悄的调整着他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谢听松也变得越来越愿意说话了。

他本来的职业就是一名中学的数学老师,这每天教书育人时的说话时间,是要远远超过从事其它行业的人的。

这也是谢听松心理素质比较好,能够善于自我调节的原因。

“言乃心之声。”

这话真是不错的。

凡是愿意说话,愿意与人沟通的人,心态一般都会是开朗的,眼睛都会是明亮的。

在说话多的人当中,你是找不到抑郁症的患者的。

当然在这样的人群中,也不会有盛青峰的病人存在的。

医者仁心,做为一名心理医生,盛青峰更是希望有着心理疾病的人越少越好。

只是这样健谈的父亲,在谢流云的眼中却是有点陌生的。

因为,在谢流云从小到大的印象中,父亲在家里边儿都是比较严肃的,不苟言笑的。

即便是在自己成年之后,与父亲相处时,更多的也是一种略有些拘谨的状况。

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的家庭中,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的一个惯有的通病吧?

中国的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开朗和通达更多的展示在外人面前,而在家人这里,所展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权威与严厉。

因为,认同“孝子不生慈父之家”的道理,这“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话,就成为了很多中国家庭所奉行的经典育儿之道。

在桐庐中学的学生们的眼里,谢听松是一个和蔼开明的老师,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而在谢流云的眼里,谢听松就是一个自始至终对自己要求严厉的父亲。

这也就造成了在家里的时候,闲暇的时候,谢听松跟儿子谢流云之间的交流其实是不多的。

好在当时谢流云的母亲还健在,父子俩的关系,不至于弄得言不对路,话不投机的。

可是,等到谢流云长大,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在这个期间母亲的离世,就导致他们两父子之间的交流变得很少了。

而之所以在家里面,谢听松和谢流云两父子之间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存在,除了有着谢听松坚持保持一个比较守旧的家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