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后,许秋把注意力转到他aem文章的审稿意见中。
一共有三个意见,两正一负,编辑意见:大改,修改时间:二十天内。
负面的那个是建议转投aelm,写的有些主观,阴阳怪气的,笔法上像是国外人,他也提到了许秋发的那篇am,大意是“你已经发了那篇am,这篇工作就不适合再发一篇aem了,aelm更适合它。”
许秋自然是不肯的,aem和aelm虽然一个字母之差,但期刊的影响力可差多了,aem是一区top,aelm只是一个普通二区。
这种意见不用回复,也不用感谢,直接无视掉就好了。
总体来看,编辑相对还是比较看好这篇文章的,不然像aem这样的高质量期刊,有时候一个负面意见可能就直接拒稿了。
要知道编辑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审稿人是他挑选的,面对不太想要通过的文章,故意把文章交给那些比较“严格”,也就是拒稿率高的审稿人去审。
另一方面,他可以无视一些审稿人的意见,比如他收到三个意见,其中两个不满意,可以直接把他满意的一个意见回传给作者。
这时候作者看到的或许就是审稿人3的意见,可能还会疑惑审稿1和2到哪去了?
文章另外两个正面一点的意见,一个小改,一个大改。
小改的那个,看起来大概率是国内的审稿人,比较模板化的评审意见。
提的几个问题都是比较好改的,包括修改图片、补充文字描述、修改错词,并没有涉及到补充实验。
大改的那个,显然是个老外,至少是常年在英语环境下生活的研究工作者,语言风格有些俚语化。
他的意见中,除了一些常规的,比较好改的问题外,还额外要求补充了三个实验。
一个是dft分析下的homo/lumo能级分布图,一个是暗态j-v曲线的对数坐标图,还有一个是trpl的数据,当然,同时也要求补充对应的描述部分。
dft分析,许秋之前只在魏老师大电脑上做过一次p4t不带氟原子的,带氟原子的是在模拟实验室中做的高级版本。
这个很简单,用chemdraw画好分子结构图,在魏老师的大电脑上跑一下就好。
四个体系只需要做一次即可,因为侧链对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模拟过程中不管多么长的侧链,都用一个甲基来取代。
暗态j-v曲线,许秋他们每次测试亮态之前都会测试,原始数据都在。
不过一般不会对数坐标化,只会在正文中亮态j-v曲线那边放一条正常坐标的暗态曲线。
主要是不会对暗态j-v曲线的对数坐标图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理论分析方法,流行于二十多年前,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