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洋水师不敌倭国联合舰队,是慈禧挪了海军军费。但还有一种说法是,甲午败后,翁同龢千方百计逃避责任,将失败的原因推到李鸿章的头上,认为李接战不力,甚至提议将其斩首,此外还称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挪用了海军军费,其实北洋水师多年未添寸舰,完全是翁同龢等人裁撤相关经费的结果,却把污水泼到慈禧的头上,因此为“后党”深恨。
也就是说,在历史上,甲午战败,李鸿章有过,慈禧有过,翁同龢也不是好鸟。
都是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考虑。
甚至单纯、激进、鲁莽的光绪极力主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和后党争夺皇权。
不过此时此刻,光绪帝完全陷入了幸福中。
平壤溃败,他面临的压力极大,朝廷、太后压得他喘不过来气。
光绪太需要一场胜利证明自己。
现在,胜利来了。
所以,他对北洋舰队,对功臣李旭感激万分。
“不,这是李中堂,是北洋舰队,是李旭之功。”
光绪反驳翁同龢,“我要给李中堂加俸进爵,给北洋舰队全体官兵加饷进爵,给李旭加官进爵。”
翁同龢听后,立刻打起精神反驳,“陛下,不可”
话未说完,就被光绪阻止,“老师,我知道你一直和李中堂不对付,也多次借故为难北洋水师,但现在北洋水师是我们唯一的依靠,你难道想让我们战败,让太后永远压制我们吗”
翁同龢眼神闪烁,最后默默点头,“我马上按照陛下旨意拟文。”
与此同时,黄海一战,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
黄海海战历时五个小时,被西方人称为“近数十年欧洲各国所未有”,不论其兵力之多,时间之长,以及战斗的激烈,的确都是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的。
同时,战争结果也大出各国预料。
九月十六日,各国报纸从各方面报道。
泰晤士报刊登牛津大学教授、法学博士意见“倭国偷袭清国运兵船是海盗行为,是不宣而战,也是对英国国旗的侮辱,应该严惩日本军官幸好,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纽约时报这样评价北洋舰队“他们向世人展示,人力有时候能战胜工业科技,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人的作用,因为他们在守护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国家。”
美国哈珀斯周刊报道称,“除直隶省之外,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队,只有在李鸿章管辖的省份,才有一支拥有现代化装备、经过现代化训练和武装的军队。”
英国帕尔摩报从另一个方面评论,“大清本不该胜利,但一个人决定了结局,我们认为这是运气,运气不可能一直伴随着大清,下一场海战,胜利的将是倭国。”
倭国海军总部,所有人都赞同帕尔摩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