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种菜能够卖大钱。
最后老支书做了很多工作,才不过凑出了十来户,腾出了三十多亩地,只是从合作社成立这天开始,杨正东又多了一个事情。
那就是每天给这些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培训,培训蔬菜种植的知识。一节课之后,他感觉他脑袋都大了一圈。
课程安排在晚上放学之后,当然也是杨正东给孩子们补习完,老支书为此还特意安排给教室扯上了电灯。
可是杨正东一讲课才发现,这些平日拿惯了锄头的人,拿起笔怎么都不是那个样儿,讲课的时候倒是一个个直眉楞眼的盯着黑板,但脑子早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更让他挠头的是,参加培训的竟然有一多半完全不识字,其中妇女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种情况根本没可能继续培训,杨正东只能找到老支书,打算将这种课堂学习,变为实战培训。
中午本来已经被挤占的一个小时,这次剩下的也没有了,在这两块儿事情结束之前,杨正东彻底告别了午睡这个习惯。
不过让他高兴的是,梦溪小学大食堂终于开业了,在王成枝两口子和陈家辉的努力下,在本周的最后一天,学生们终于有了吃饭的地方。
其实杨正东在周一大会,给学生们发奖的时候,就公布了要做食堂的消息。
孩子们把消息带回去,第二天晚上就有很多人下工过来打听,杨正东顾不上,把这些事情都交给了王成枝来解释。
食堂这个东西的建成,对于村里人,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看来,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没别的原因,就一条可以省很多心就让这些人非常满意了。
大多数的孩子父母,最操心的是要说起来,就是孩子的中午饭在哪里吃。
因为大多数家庭父母都是要出去工作的,有的跨几个村去建筑队工作,有的甚至是去外地打工,中午根本不可能亲手给孩子做饭。
如果说把孩子交给老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不放心,而且老人也要下地干活的,没老人的更抓瞎。
像王小茹这种,爸爸出去工作,没有爷爷奶奶的家庭,就只能像她从前一样,每天啃个干馒头当午餐,晚饭还不知道饿到什么时候能吃上。
上小学的,基本上都是不到十岁的孩子,哪个又能做得了饭,而且农村又不像城市用液化气、天然气,要么烧火、要么用煤,做饭都是危险的事情。
天天吃不好饭,虽然说村里的孩子身体好,长的比较壮实,但是长期下去,难免把身体折腾坏,做父母的哪能不心疼?
这时候学校的这个食堂就解决了大问题,每顿饭说破天不过一块钱,还有肉有素的,咬咬牙就把孩子的吃饭钱挤出来了。
第一天食堂开张的时候,杨正东过去看,基本上四十多个孩子都在食堂吃饭。
这还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