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的,不是这种传统的文学。”
杨正东将《天龙八部》的梗概,跟赵老大致讲了一遍,如果是前世他就直接挂网上去了,在这里出版这种长篇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弄。
“你怎么想起写这种?看来你还是不太忙,要不然就来出版社编委整字典来吧?”
赵老对武侠有些成见,认为那就是个娱乐的东西,杨正东做这个完全是浪费才华、浪费精力。
“别!我没耽搁正经事儿赵老,都是抽空写的,不影响别的!”
杨正东赶紧解释,真让他跑京城天天跟一群老头儿编字典去,那还不如杀了他呢。
“你把稿子寄过来吧,我让出版社编辑部那些人看一看,如果合适就由出版社帮你出版发行,不过究竟是自费出版,还是出版社出资出版然后分成,就得看你这的实力了!”
到底还是答应了下来,杨正东欣喜不已,赶紧表示会尽快寄过去。
“有时间再琢磨几套教辅,这东西的市场可比你写要大的多!你是不知道,要不是我拦着,那群老家伙就跑冀州找你去了,就像研究研究你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怎么能编出这么好的教材!”
赵老说完就挂了电话,杨正东半天才把听筒放下,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老爷子说的太吓人了,想到一群老头老太太,有的拿斧头、有的拿锯子、有的用小刀,要把他脑瓜劈开研究的情景,他就一身冷汗。
平静了十多分钟,杨正东才拨通了许妍妍的手机,号码是童瑶嘉给的手机号。
接通之后果然不出他所料,是关于《孔乙己》的事情,一是稿费的事情,二是想向他约稿。
《青年文摘》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一直引领着华夏的文化思潮,这篇《孔乙己》一出,直接引发了讨论、引爆了了潮流。
刚一发布,就在国内文化圈扔下了一颗核弹,炸的是人仰马翻。
一位特别有名的老专家钟先生评价:“《孔乙己》开创了讽刺短篇的先河,用朴实的语言带给大家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现代青年不可不读之佳作。”
这位老先生是国内文学圈的泰斗,此话一出更是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许多人直接喊出改革口号。
本来华夏的,尤其是短篇,采用的都是常规的叙事,故事性有余、内涵却不足。
《孔乙己》的诞生,让大家发现,原来短篇还可以这么写,尤其是结尾,通过店老板的视角揭开结局,让人感觉反转的同时,又忍不住心中发颤。
仔细想来,又发现全篇在略显诙谐随意的文字中,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抨击之有力、表达之犀利,实属不可多得的佳品。
《青年文摘》在发刊的时候,已经给杨正东寄了样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现在还没有看到。
这次许妍妍找他就是想继续给他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