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升初,因为他现在是小学老师,梁亚辉三个小家伙儿到时候也得他陪着去考试。
高考还真没怎么关注,主要是这时候临川这个十八线的小县城,上高中考大学还不是主流,更多的会选择上个中专或者中师之类的,早点毕业了好就业。
就看杨正东那时候的选择就知道了,他的成绩在一中时候,说不上好,起码也在全班前十名里面,这成绩按正常来说,上高中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他还是听爷爷的话,考了职教中心,上了个中专(中师),为的就是早就业、早挣钱。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专这种特殊时代的产物,也开始变得不是那么流行了。
如果放在十年前,杨正东中师毕业,什么都不用管,县教委会直接包他们分配,还会给他们弄个正式老师的编制。
可是他们现在毕业,分配那是别想了,除非你是科班大学生毕业,还可以商量商量。
中师毕业如果没有强硬的背景关系,那么代课老师就是主要的途径。
就像杨正东现在这样,说是老师其实前面加着代课两个字,工资是由村里给发的,而不是国家统一给发,就连县教委发也不是。
当然跟正式老师工资也差着事情呢,人家正式的算下来一个月起码八百到一千多,有工龄工资、有社会保险,老了还有退休金。
他这代课老师则是“光板”一个,三百的工资啥玩意儿没有。
也不对,起码还有个农民户口,家里能种几亩地。
关键是这农民户口,可不像地球上的二零年代那么的值钱啊,现在还流行城市户口呢。
虽然想想挺心酸的,不过好在杨正东也不太在乎这些,高工资他享受过、特级教师的荣誉也享受过,可能就像人家说的那样——看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他倒挺享受这种普通老师感觉的。
当然如果不是那么缺钱就更好了,提起钱杨正东就把茱莉亚恨得牙痒痒,十万块啊!
在这年代估计能顶二十一世纪的上千万,就这么让他稀里糊涂的给背上了。
梦溪村说不大,也不算小,主要是呈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形状,沿着山谷分布。
北面和西面是山,南边是大片的山间小平原和梦溪流过的河滩湿地,村里的土地主要就集中在这块区域。
从西头到东头杨正东带着梁亚辉走了将近十分钟,就到了梁亚辉的家门口。
梁亚辉家里坐北朝南临着主街,大门旁边是两间小门面房,就是她家开的代销点。
杨正东回来以后也过来买过几次东西,主要是油盐酱醋这种日用的东西,或者一些笔本之类的办公用品。
这代销点其实并不大,梁亚辉她爸梁金海还在开店的同时兼职修自行车,卖东西一般是她妈守着,两口子也算是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