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了。
言和在当前是很敏感的,特别是他这一级的官员,稍不注意就落入奸臣口实。
但时下要以重兵来守,根本就是不可能,赵晓兵的想法是不要盟约,彼此心照不宣地维持现状。
办法有了,还得找个操刀的。
他们几人之中赵晓兵最为年少,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他又具备一定的官职身份,这种事情由他去做最适合,于是便有了前面给汪思贤的书信一封。
而这封书信,赵晓兵也是动了脑筋的,通篇都是以小孩子口气来写,既给了汪思贤下台阶又尽量避免了落人口实。
画面再回到巩昌府里,汪思贤看到汪玉娇发呆,愣住了,连声呼唤娇娇。
汪玉娇清醒过来,把书信还给汪思贤,将那张罗城小报小心叠好收起来。
再走过去站到她爷爷面前跪下,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对着汪思贤认真地说道:“爷爷,那是我隔世的哥哥,你们别打了。”
说完就哭着回房了。
汪思贤呆住了,这叫哪跟哪?
他觉得太奇怪了,脑子里像是装了十万个为什么。
思虑良久,他先确定宋军是不想打了,要和,且要退出鸳鸯湖作为缓冲。
已经占领的别人肯定不退了,那狼吃进嘴里的肉还有吐出来的道理?
有这样想法的人绝对是自欺欺人,就好比当年他们金人占领后一样,这叫斗转星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也是当前他实力悬殊,金国岌岌可危,眼下又被截断联系,姑且维持现状看看再说吧。
于是,到了傍晚时分,从巩昌府出来九辆马车,将牛羊肉和一百坛好酒运到了鸳鸯湖边。
队伍中出来一银须老者,口头说明讲和。
曹友闻说他也不要文书,点头缔约。
那老者问赵将军何在?
赵晓兵正好在他边上,挺直腰板在回答道:“小子罗城赵晓兵是也。”
老者看了道:“果真年少。”
笑吟吟地点头,告辞离开了。
曹友闻有点玩味地问他:“为何?当真相女婿?”
他笑笑,回道:“大将军说笑了。”
如此,天水之战事就此顺利了结,大宋军在鸳鸯湖边燃起篝火庆功。
次日,曹友闻便拔营回汉中。
赵晓兵则留下和晓军他们处理善后事务。
他将晓军,李兴志和杨展喊来鸳鸯湖好好吃耍一番,四个集体研究天水、西河、阶州地区防御。
赵晓兵要他们复制罗城的管理经验,大力开荒,屯田,减租减息发展经济。
天水到宁远,两百里出去了,路途太长,晓军提出建设驿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