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三千人。
只不过宇文泰麾下暂时并无足够将士由他统带,所以给了个统军的职位,让他和全旭自己去招兵,满足三千人,这统军便是实打实的。
宇文泰听罢李泉所言,微微一笑,道:“你在陈庆之麾下,只不过是个军主,跟我混,立刻就干到了统军,怎么样?”
李泉嘿嘿一笑。
杨忠则依旧担任直阁将军,王盟担任帐内左都督。耿豪为帐内右都督。
耿豪虽然粗豪,宇文泰每天给他讲一段《春秋》,这厮虽然对读书没什么喜好,但是宇文泰亲自讲,他倒也能认真听。
他情知宇文泰让他听《春秋》,是因为读《春秋》的人都讲大义,一碰见好主子,一般从一而终,前代还有一个读《春秋》的关羽,最喜欢捋着胡须读《春秋》了。
一辈子缠着刘备不放,曹操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都不行都要缠着刘备。
宇文泰显然亦有此意。
听罢众人所言,宇文泰微笑,摆了摆手,按住众人话语,道:“各位所言,黑獭知之矣,关中艰难,方与诸君祸福与共。”
在这样乱世的时刻,非但是君择臣,臣亦择君。
宇文泰坚忍有谋,在华阴、华州的临场表现,使宇文泰收获了他人生的第一批比较忠信的大臣,造就了事业的根本。乱世,是人才的最好试金石。
很多英雄豪杰也在寻找适合他们发挥的土壤,他们所要寻找的明君:军纪好,有能力,能服众,有一定的传奇性和不平凡的经历,甚至还有一点传说。
恰好,宇文泰都具备点儿。
但事实上,事情也还不是这么表面,这时候跟随宇文泰的,看一下籍贯:全旭,关中人;杨忠,关中人;王盟,关中游历多时,舅父;王励,表弟........
他们虽然各自道出了各自跟随宇文泰的原因,但有些原因他们虽然未必说得出来,或者没意识到而已,因为杨忠、全旭等关中籍将领在洛阳朝廷中找不到代表关中利益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洛阳找不到,自然要在关中找,而宇文泰同样作为洛阳难以插足,混迹关中,所以他们选择宇文泰事实上除了各自的原因之外,也是必然。
还有宇文导、王盟,他们都是亲人,这时候宇文泰的取材明显还不广,明显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关中本身的人才。
这天,宇文泰正在办公,忽然听得有人大呼小叫:“我找宇文黑獭!”这声音很年轻,这声音也很坚定,入关以来,宇文泰多是听闻明公二字,宇文黑獭四字已经很少有人在喊了。
即便是黑獭二字,也就是长孙无垢才叫的多,别人已经很少这么喊,宇文泰不由得颇感诧异。
宇文泰当下推案而起,只见一个中年人,看上去约莫三十岁的样子,戳着一根棍子,一路大呼小叫的走到府衙前,在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