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
这是现实。
大家讨论到最后,都没个结果,最后还是宇文泰做总结讲话,联合高澄打侯景,是个好主意,但是高澄不会给杀父仇人这个机会,这一条,帕斯。
联合侯景打高澄,侯景不靠谱啊,帕斯。
宇文泰说完,淡淡的笑笑,灭侯景,侯景狡猾如狐,而且河南之地,四通八达,人家逃往大梁,就是两腿一迈的事儿,灭,基本不可能。
所以,西魏的立场就是一个,在高澄与侯景的这场矛盾斗争中,尽量浑水摸鱼,第一是抢地盘,第二是抢人。
高澄与侯景,双方交战,必有一败,西魏坐山观虎斗,最好是他们打得两败俱伤,然后出手,坐收渔利,这是最上策。
宇文泰了解的历史脉络如下:侯景去江南,坏了江南,江南大乱,然后,他乱中取蜀,占领巴蜀,从此奠定了对东魏的优势。
这也符合他取天下的方针。
秦朝取天下也是治先得巴蜀,然后灭大梁,北图幽燕,最后得齐,灭楚。刘邦取天下,也是得了汉中巴蜀之地,然后,韩信灭赵,胁燕,定齐,南灭楚垓下。
宇文泰的方针也是这样。
得巴蜀是最重要的,因为仅凭关陇之地,包打天下的话,给养后勤供应都会跟不上,即便他现在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巴蜀天赋之国,沃野万里,得巴蜀,则可以顺流而下,吞江南。
作为穿越者而言,他不但不能把侯景打死,还要帮着侯景逃去江南才是正经,然后以侯景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到时候离间一番,小试牛刀。历史就会按照脉络行走。
上帝仿佛已经听见他的心声,高欢已经被加速,早死了5年,那么梁武帝萧衍是不是也会被加速,高澄、高洋会不会也被加速,凡事似乎没有不可能。
宇文泰想想,忽然感觉还是有些兴奋的。
这时候的巴蜀,其实伴随着江南的太平,巴蜀也很太平,十余年来,物阜民丰,他特意打探了一下巴蜀现在的武陵王萧纪的为人。
萧衍一大堆儿子,他读书的时候都没好好研究,不熟。
一研究之下,发现这货居然在巴蜀干的不错,萧纪入蜀时蜀地十分萧条,为躲避战乱,不少蜀人已离开家乡,许多城市因而空废。
原本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僚人陆续迁入蜀地遍布各处。
过去益州官员通常每年要征伐僚人,靠俘虏僚人作家奴或掠夺僚人财产以补公、私之需。萧纪对僚人采取了以抚慰为主的手段,改变了过去强迫性的征税方式,比较好的处理了民族关系。
萧纪又将那些已空废多年的城市恢复设置,改变了蜀地无序混乱的状态。
如萧纪设立的邛州和戎州,之前已空废了百年以上,而如今这俩座城市还在,只是名称已改作邛崃和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