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宇文泰谋取汉中夺取汉中的四条道路

作者:天行之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北口曰斜谷,在今陕西郿县西南三十里,这里已经是关中平原,谷道全长四百七十里。

褒斜道主要是沿褒水和斜水河谷而行。河谷深险,悬崖壁立,通行不易。故历代多治栈道于褒斜道。秦治栈道于褒斜,以通汉中、巴蜀。

刘邦就封南郑时曾烧毁;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此。

陈仓故道这条由汉中到关中的通道,貌似就韩信用过一回,之后也没人再用,或者是韩信天才,或者可能是由于地震或者地理变迁,这条道废了。

所以,这条道在此不论。

用一句现代化的说辞,历来从关中平原进入汉中,走得都是褒斜道这条人民群众主动的选择道路。

傥骆道应该是三国后期才开辟的,秦汉时期还不存在,这条道似乎也奇险,几乎木有什么人走。

傥骆道的汉中出入曰傥谷,在今陕西洋县北三十里,关中出入口曰骆谷,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谷道全长四百二十里。

其中越秦岭主峰一段,盘山路曲折回旋八十余里,共八十四盘,行军不易,易受阻塞。

三国后期,魏蜀双方都曾试图由骆谷道进兵,但均为对方守险所扼止。

另外一条道路就是子午道了,走子午谷,这条路奇险,而且从汉中出发,要绕一个大弯儿,才能到达子午谷。

子午道汉中一侧曰午谷,在今陕西洋县东一百六十里,关中一侧曰子谷,在长安南百里处,谷道全长六百六十里。

子午谷唯一一个好处就是巴蜀政权由子午谷出兵,一过出口,距离长安就只是轻骑两小时不到的路程,当时魏延就是看中这个优势,准备奇袭长安。

不过,路险道长,采用之士其实不多。

所以,总体而言,唯有褒斜道才是正确的道路。

秦国时,司马错攻蜀,即由此道进兵。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夺占汉中,曹操统兵来争,也是由褒斜道北口斜谷进临汉中,与刘备相持数月,后以补给困难而退兵。

基本上三国时代关于汉中的争夺,由褒斜道进军为多。

蜀魏在关陇一带对峙,双方都曾由褒斜道进兵。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陇西,而以赵云率偏师,扬言出斜谷取郿,牵制曹魏关中之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统大军出斜谷,屯兵渭南。

曹魏太和四年(230年),曹真攻蜀,也曾由斜谷进兵;唯独景元四年(263年),钟会统兵伐蜀,大军由褒斜、傥骆、子午诸道并进。

从以上各种进军入线,就可以看出褒斜道的重要性了。而褒斜道,这次可以进军萧绎也愿意提供方便,毕竟他是大梁的七皇子。

至于萧绎为什么这么做也很简单。

大梁的局势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