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董绍先为江北行台,带着侯景的矫诏手敕,召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萧会理是萧衍的孙子,侯景的命令是让他入朝看爷爷。
毕竟爷爷经历了台城之变,受到了惊吓,行将就木,来看爷爷也是孙子应尽的义务。
不过,董绍先去取代萧会理的人马才区区二百人,还一个个破衣烂衫,面黄肌瘦,毕竟台城刚破不久,经过了三个月的鏖战。
台城内部这时候也残破不堪,侯景并没有因为台城被攻破,就接收了什么金珠财宝和给养补充。
所以,侯景的接收部队,其实很寒碜,人数上来说,也很少,毕竟大梁政权还是一个跨长江流域的政权,地盘也很大。
在侯景之乱前,三国之中,属大梁的底盘最为广大了,此刻,大梁虽然已经形式上崩塌了,但是地盘还是不少的,侯景哪有那么多部队可以派去到处接收?
况且,他在建康人生地不熟,也需要部队保驾护航,也需要部队宿卫。
另外,也还要防备大梁的这些藩王杀个回马枪,所以,除了南京的宿卫部队,也还需要保障南京城的安全,所以,侯景能派出的接收部队,人少就不足为奇了。
派往各地的一两百人也就不足为奇。
这么点人接收,当然也会碰到问题。
董绍先至广陵,城上的人一看城下这破破烂烂的,众不满二百,一看就面黄肌瘦,一看就是垃圾,再转过身来看看城内,士马甚盛,这谁同意被接收?
于是,不少部众就纷纷对萧会理说:“侯景已陷京邑,您是大梁藩王,侯景想要真正得到大梁,所以现在召您入京,那就是削藩啊,你们这些藩王如果乖乖听话,侯景然后就会篡位。如果四方拒绝,侯景会立当溃败,奈何委全州之地以资寇手!”
这个道理,萧会理懂不懂?他当然懂。
但可惜,他不敢拒绝。
部众们紧接着劝他不如杀掉董绍先,发兵固守,与魏国连和,静观其变。
可惜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建设性意见,到了懦弱之辈之中,都被帕斯了。
萧会理素懦,最终还是决定以城授之。董绍先既入,众莫敢动。于是,悉收广陵文武部曲、铠仗、金帛,遣萧会理单马还建康。
湘潭侯萧退与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萧祗出奔东魏。
紧接着,吴郡,姑苏等地方都先后投降了侯景。
萧衍虽然嘴上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憾,但心中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这个时候,他本该放下一切,其实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但这时他却偏偏还在倔强,嘴上很虚伪的说不介意丢了江山,但身体却很不诚实。
当然,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还能忍得住,萧衍毕竟没有成佛,对于一切也没有看空。史书上说他虽外为侯景所制,而内甚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