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二,这个时候,对江陵作战,气势上也不利,运气这个东西,有时候是一个不可触碰的东西,萧绎现在正式在岳阳击败了侯景,事业呈现上升运势。
这个时候的萧绎集团,无论是运气、还是人心,都还有一定的根基,这个时候打萧绎,自然是不合适。
反观萧纪,那就不一样。
在人心已归萧绎的情况下,不顾朝野并无人支持,贸然称帝,称帝之后,对于哪些规劝自己不要称帝的又大肆杀戮,这个时候,人心已略失。
而且,最关键的是,萧纪这时候称帝虽然是昏招,但是最昏的招还是她不但称帝,而且不想做刘备。
他势力、实力、能耐比不上刘备不说,还不想做刘备,还妄图顺江而下,夺取萧绎的地盘,这就是有些利令智昏了,假设他此时称帝,效仿刘备,以巴蜀自固。
相对来说,还算明智之举。
但是,他这时本身已经出现了人心不稳,居然还不思稳固人形,而是准备穷兵黩武,这就是嫌弃自己死的不够快了,而且,他还不知道萧绎这时候身边有个活神仙帮助。
这个活神仙当然就是陆法和。
陆法和这个时候已经建议萧绎提防萧纪,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萧纪这时候只道萧绎的大兵顺流而下,江陵空虚,而且,他听信了宇文泰的鬼话,派兵侦查一番,发现萧绎果然在魏、梁边境增兵,以为宇文泰真的帮自己。
于是大胆举兵。
他却不知道,这时候,魏军已经实际上派出全旭等人担任突入蜀境的先锋大将,大军开始准备对蜀国动手了,
宇文泰在实行完迷惑萧纪的战术,与萧绎联合欺骗萧纪上当之后,在萧纪的大军已经出发之后,亲自赶到汉中,部署召开前线将领大会,庄严宣布:“蜀地可以图谋了。谋取蜀地,制服梁国,在此一举。”
这时,主帅是尉迟迥,副帅是全旭。
按照战争经验,其实还是全旭更有经验,也身经百战,官爵职务这时都要更高一级,尉迟迥这时也愿意让长辈全旭担任伐蜀主帅。
但全旭不从,全旭的考量也很有道理,现在萧纪虽然率大军南下,但是蜀地的兵马仍旧不少,萧纪也不是完全放心,还是留了军马部署在蜀魏之边。
可见,这货也不完全昏头,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戒心。
这是其一;
其二、萧纪这时候才刚刚出发不久,其大军与萧绎的队伍还未正式激战,这个时候,骤然由全旭担任主帅,会引起萧纪的戒心。
所以,从这两点看起来,现在还是继续让尉迟迥担任伐蜀主帅的好。
宇文泰也表赞同,对于这一点,他对全旭姐夫的使用,除了伐蜀之外,伐蜀之后还是要调回国内战场的,这个时候,让全旭做主帅也有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