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侥幸胜了一仗,但谁都清楚,回光返照了,基本上也就剩一口气了。
作为一个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将军,全旭深知此刻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他明白,就凭这么点粮食,想打下成都,几乎是痴人说梦!
如果在七天之内拿不下成都,那么就算跑路,连跑路粮食都不够。士兵们半路就会因为无粮而逃亡,等待着他的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他不得不下令士卒准备船只,准备暂归汉中大本营。不甘心呀不甘心,不甘心呀不甘心。
但是跑路的话,弃以往历尽千难万险才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再次重新集结力量组织平蜀,至少需要一年半载以上的筹备时间,萧绎到时候有可能会派人前来接管成都,那时候还能不能拿下就不好说了。
还有损失的军心士气等等,还有,还有,全旭、尉迟迥拿不下成都,可能会影响宇文泰的全盘计划不说,甚至下次伐蜀,宇文泰还能不能主事都未可知。
给你伐蜀机会,你不中用啊。
全旭也很痛苦,也很不甘心,宇文泰那他都不知道怎么交代。来之前,可都是立了军令状的,而且,这么混乱的蜀地,仅仅一座成都孤城,居然拿不下?
说不过去。
关键时刻,怎么能够掉链子?
这时候,链子上的关键一环人物出现了,宇文泰此时恰好派了一名将领过来督战,此人名叫杨敷,字文衍,正儿八经的弘农杨氏。
和杨忠那种努力往弘农杨氏招牌上靠的不同,杨敷根正苗红。
此时的杨敷任大丞相府墨曹参军、帅都督、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加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差不多算宇文泰的帐内之人,乃是日后著名大臣杨素之父。
这时,受宇文泰令,到前线来犒赏将士并清点成都府库协助做好乱后安抚工作,按照宇文泰的估算,打下成都的日子,应该是差不多就要到了,计算成都的布防、后勤、心理压力位,宇文泰觉得成都是时候该投降了。
杨敷这时正等着全旭把成都拿下来,好清点成都府库。
现在城垂破,咋滴了,居然要退兵,要跑路了?那怎么行?那回去岂不是要被宇文泰骂死?
当杨敷听说全旭准备撤退的消息,连忙赶来劝谏全旭:“老铁啊!成都这明显已经日薄西山,城墙已经不厚了!眼看就要拿下了,这个节骨眼上,咱们退不得啊?多可惜,功败垂成有过于此者乎?”
全旭把粮食的困境和杨敷谈了谈,把两难的情况说了说。
杨敷撇撇嘴,笑道:“是滴,从粮食方面来看,我军已经到了临界点,但是,城内部队何尝不也是已经到临界点了?就看谁先崩溃?对不?”
全旭点点头,只不过城内的临界点崩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