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以文为名,听听,多么的情深义重。
一旁的江离就差捧着瓜在旁边了。
听到现在,结合李青莲教的大离之史,他大概也能脑补出一场大戏来。
想当初,赤帝身死,帝后掌权。
而身为赤帝之子的文帝,彼时还是一个闲散王爷。
大离帝位旁落,文帝等一众王爷,怕是早就心灰意冷,根本就没有想过对抗如日中天的帝后。
但作为文帝启蒙之师的李青莲,却教导他,要志存高远,不忘帝位空悬。
文帝就在李青莲的耳濡目染与激励之下,不忘初心,渐渐成长。
心中暗暗发誓,若有再塑乾坤之时,定要以帝师之位报之。
后来,帝后身死,庄姑浮入帝都,寻到文帝,承诺以道宗之力相助,要求,却是文帝放弃李青莲的治国之策,尊道宗为国教,以黄老之学,修生养息。
一个是青梅竹马,默默陪伴过黑暗岁月,一个是天降之人,却能雪中送炭,一战定鼎。
文帝当时如何想的,没人知道。
但最终,是李青莲出走帝都,庄姑浮扫清寰宇。
这个曾经许诺李青莲的文帝,走上了大离的帝座,但身边所立之人,却不是他最希望分享之人。
心中寂寥,无人得知。
只知道,就算是以道为国教,以黄老之学治世。
这位重整大离的大帝,在登基之时,选择了以文为帝号。
文帝之名,伴随了他二十三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文帝都不忘年少之时的那一朵青莲,托付自己的嫡子景帝,一定要寻到他。
而景帝登基之后,庄姑浮便离开了帝都。
景帝之下的渔脉传人武陵神将,甚至奉密诏,李青莲与青丘同重。
这大世,留待他归来。
终究,是忘不了年少之时的朱砂痣。
“呸呸呸,太恶心了。”
江离忍不住有些反胃:“一朝一位帝师,大抵是为了制衡,帝王之术向来如此。
之所以要寻到青莲先生,或许也是为了制衡击败道士的那位帝师。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是青莲先生主动退出帝都,而不是道士逼迫,实在是像极了江左梅郎与靖王,为了成全你的霸业,我甘愿背负一切。
文帝一生的两个男人,二师之争,到底还是道士输了啊。”
想到这里,江离嘴角不由的浮现出一抹笑容,嘿嘿出声。
庄姑浮瞥了江离一眼,不知道他到底在笑什么,只是蹲在坑边,摇头道:“李青莲,你也听到了。
文帝这小子,对你够意思。”
坑中的武陵神将一脸生无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