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要有人出手,也不该是祂才对。”
而江离,面对这摆明车马为小白龙撑腰的蛟魔王,反倒没有任何色变。说到底,他是真的打心底里不愿意这位大菩萨出手。
前面说过,如果把铁树记单拎出来看的话,观世音菩萨的出手是毫无逻辑,没有铺垫的机械降神。
但若是将古书之中所有的故事视为一个体系,那就另当别论了。
铁树记放到这个体系之中,就是天庭为了彻底掌控四海龙族,削减因祖龙而兴盛的龙君一脉力量所布下的局。
包括之后的泾河龙王案,都算是这一局的延伸。
那观世音的存在,就很有意思了。
祂先是帮助许逊,收走了如意金刚杵,看似是示好天庭。
可祂收走如意金刚杵,却是偷偷摸摸,不愿意现身。
而后,因失了如意金刚杵,玉龙太子险些被许逊斩杀,祂才显化真身,拦住许逊,以其与南海龙王的关系,为玉龙太子求情。
再之后,南海龙王得知此事,或许是因如意金刚杵,又或许是单纯的因斩蛟之事,总之,四海龙王齐聚,商讨之后,因惧怕天庭责怪,南海龙王明哲保身,令小白龙自刎,观世音又再度显化,指点小白龙,前往鹰愁涧,等待唐僧到来。
其实就这件事来看,反倒是铁树记的说法更有逻辑,只是误烧了殿上明珠,就被告了忤逆,实在是显得铁树记中的南海龙王,西游记中的西海龙王敖钦有些不近人情了,毕竟观世音可是刚说了这位仁厚。
再说回观世音,在玉龙太子被救之后,许逊要杀孽龙之时,祂都为孽龙求情。
若单纯看铁树记,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位菩萨的确大慈大悲,任谁落难都要搭救一手。
将整件事情宏观来看,观世音收获了什么。
首先,那根如意金刚杵,观世音没有还回去,日后的小白龙再也没有用过这件神兵。
其次,许逊承了他的人情。
最重要的一点是,小白龙入了佛门。
西游敕封之时,小白龙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这可是尊菩萨果位,就西游取经组来看,只在唐僧孙悟空的佛陀果位之下。
其实就西游来看,这是不合理的。
但若是加上铁树记中他的表现呢。
玉龙太子,在铁树记之时,因助龙族龙君一脉,被放逐鹰愁涧,本就是四海龙族年轻一代最杰出的他,势必在龙族年轻一代中声望更甚,且龙族真正的底蕴,也会对他另眼相待,就好比蛟魔王。
佛门八部众,龙众本就是其中领袖,与天众并列,龙众有小白龙,便能整合如一,而且,因小白龙的关系,原本应当被杀鸡儆猴之后,彻底沦为驱策的四海龙族,势必有一部分会分流向佛门。
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