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作者:晓泉叮咚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夕夜晚,都会在零点左右讲上一遍,年年都不例外。

二十多年过去,两兄弟早便听得,耳朵都快起老茧了。

可查腾飞仍会不厌其烦地讲,并且把这视为一项规矩、一种家族文化。

似乎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带领后辈,缅怀先祖的效果。

他这般做法,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两个儿子,对“有眼不识泰山”故事的耳熟能详。

“相传,春秋时期的大发明家、华夏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鲁班,曾经收过一位弟子,名字叫做泰山。”

“我们都知道,这个鲁班是非常厉害的。”

“他对机械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

“不仅发明了锯子、墨斗、云梯等,能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物品。”

“还制造过能飞去敌国境内,侦察情况的木鸢。”

“算得上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能工巧匠。”

“对国家的兴衰,都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收徒弟的标准……”

“不用说,我们也能猜到,肯定特别高!”

“而咱们先祖的授业恩师——泰山,便是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

“幸运地成为了,鲁班众多弟子当中的一员。”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习手艺这件事,关键还是要看自己。”

“如果一个人,本身不努力。”

“那么就是再厉害的师父,也教不好他……”

“所以,鲁班就给自己的这些徒弟,定下了一条规矩:每隔一旬,也就是十天时间,他会检查一次,弟子们的学习情况。”

“遇到学习木工手艺,态度不端正的徒弟,就直接赶走。”

“只保留下虚心好学,又勤恳的徒弟。”

“因为在他的眼里,只有勤奋的弟子,将来才有可能,在木工一道上取得成就……”

查腾飞也不管查日轩、查日颀两兄弟,愿不愿意听他再说一遍,“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反正一张口,便娓娓道来。

说到“态度不端正”几个字时,他还用若有若无的目光,在查日颀身上扫过。

看得后者一阵发怵,不明白父亲的这个眼神,到底是想表达些什么……

“刚好咱们先祖的恩师泰山,对木工手艺,没有太过强烈的兴趣。”

“他更偏爱手工竹艺的制作与研究,经常利用课余的时间,琢磨手工竹艺技术。”

“在木工技艺上,表现十分一般……”

“历经几次检查,鲁班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一情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