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都是学习书籍,待走进房间后,才发现,里面还有五六个书架。
待走近一看,清一色的课外书籍,其中武侠最多,还有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反正也基本都是类型的。
这和秦河记忆中的初中时光没什么两样,自己读初中的时候,也特喜欢看武侠,但是网络很快就以绝对的优势压倒武侠。
到了二十多年后,武侠已经成了小众文学了,哎。
网络和武侠相对,最大的区别就是代入感和爽感。
武侠大多描写的是主角遇奇遇,或者遇到高手传上一甲子功力,学到绝世武功最后成为天下第一高手。
而网络往往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描述的,世界观也不再限于武侠世界了,这就比武侠世界有趣多了,再加上网络大多都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这种以现代苦逼主角的视角,更加让人有代入感。
除了武侠外,这个书店,自然还有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杂志,大多都是读者文摘,故事会,鬼故事之类的,偶尔看到一本科幻世界的杂志。
秦河在书店逛了半小时,摇了摇头,走出书店。
其实这种中学旁边的书店,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和秦河记忆中的自己的经历过的年代差不多。
实际上,这种书店,根本不卖主流,因为那些书,中学生根本不喜欢,实际上整个九十年代,秦河记忆中最深刻的主流。
应该是黄金年代,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之类的,当然,还少不了平凡的世界,到了九十年代末,主流渐渐开始不再是现实类了。
一九九八年,一部还珠格格电视剧,把整个内地主流价值观都开始带偏了,渐渐,言情开始当道,韩寒和郭敬明新一代作家开始接班,最后慢慢是网络接上,武侠和现实类的,渐渐没落。
秦河站在书店门口,思虑许久,也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
“三体”系列,他肯定得写,虽然不知道这书会不会在这个年代引起轰动,但是靠着这本书的版权,足以让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甚至未来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除了三体系列外,秦河还决定多写一到两本。
目前才一九九七年,就算抄后世的,也必须能让这个时代的人们接受。
秦河不是没想过直接抄写斗破这类曾经打破n多记录的,但是那种退婚流到这个时代,真会被人接受吗?
秦河不敢百分百确定。
但是秦河很快脑海中出现另外一部,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者靠这本书连续登上作家富豪榜好几年,光版税收入就数千万。
而且这本书老少皆宜,不管在二零零六年,还是二零一六年,都销量不错,受众极广。
秦河相信,就算这个年代,这本书依然会爆红。
这本书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