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此风不可长

作者:共赏清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于政治从来不发表意见。

但此人出身贫寒,对于底层人的疾苦比较有感触,因此在思想上也不是传统的儒家维护者,而是比较开明。

这一点很重要,刘志不希望未来的朝廷太傅,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卫道士。

对于二元君主制,郑玄采取了保守意见,不支持也不反对,他对于一些基本国策,如土地政策之类的,反而更感兴趣。

认为大汉的土地改革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让百姓们拥有更多的土地和权力。

说实话,大汉的土地改革的确是个半吊子,当年他初登基的时候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但世家大族一时半刻又无法撼动。

所以后来刘志投机取巧,在没有动世家大族土地的情况下,移民百姓,开疆扩土,并发展工商业,转移部分没有土地的劳动力。

种种政策,使得原先尖锐的社会矛盾,逐渐变得和缓起来,但实际上土地兼并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一直以来,都没有人专门提出过这个问题,想不到郑玄第一次对朝政发表意见,便毫不客气的指出来了。

“康成既然指出来,想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妨说来给朕听听。”

“陛下,大汉的土地政策,必须彻底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否则一旦出现灾荒或者其他的问题,土地就会从百姓手上,流转到一些奸诈之人手中。”

土地私有化,是封建制度最明显的标志之一,要解决土地兼并,禁止买卖确实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在二十年前,那时候的整个大环境,完全不具备条件,根本无法做到土地国有制。

当年王莽就曾经强制进行过王田制,但最后却遭到了整个世家阶层以及中产阶级的强烈反对,联合起来推翻了他的统治。

若二十年前刘志敢如此行事的话,想必结果也跟王莽差不多。

即便是现在,想把落入私人手中的土地,再重新收归国有,那也绝对不可能。

想实行国有制可以一步步的来,通过其他的配套政策逐步实现。

郑玄也并不是一个思想激进的人,他敢在刘志面前提出来进行土地改革,就已经背地里做了大量的功课。

为此他给刘志提了几点建议,第一就是先规定禁止土地买卖,先断了世家大族继续兼并土地的可能性。

第二,将屯田校尉开垦的土地,规定为朝廷所有,还有到目前为止没人开发的荒地,先把其所有权确定下来。

第三,所有犯罪之后查抄的土地,都必须严格收归国家所有,然后进行重新分配。

第四,任何人不得修建坞堡,圈禁土地,目前已经存在的,也必须拆毁。

在这几点建议里面,第一条是最难执行的,也最容易遭到各个阶层的反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