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几个月不见,个子又蹭蹭蹭地冒了一截。
风吹日晒的,皮肤也变粗糙了,脸上的稚气已经褪去,看起来就如个大人一般。
“父亲,孩儿这次出去,真是长了不少见识,原来百姓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苦得多。”
京城洛阳的确是富裕了,即便是普通市民的日子,也过得比较滋润。
但在偏远地区,尤其是自然条件不太好的地方,百姓们依然过得很艰难。
一年到头勤扒苦做,到最后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果腹条件,什么生活质量,真是奢望。
郑玄是个好老师,不仅带着他特意去看了繁华地区,也专门去看了落后的地区。
让他用最直观的感受,体会民间的疾苦和不易。
尽管上次曾经去青州救灾,但刘瑾并没有意识到,即便是在正常情况下,黎民百姓的日子,也是如此艰难困苦。
“是啊,大汉整体上是发展了,但仍然远远不够,百姓就像是你的子民,他们能不能吃饱饭,与皇帝、与朝廷不无关系。”
由于交通不便,土地产出率低,工商业发展不均衡等等原因,大汉南北和东西的情况,极度不均衡。
中原和东南是最繁华的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也相对温和,再加上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这十几年东北和华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荆州、湘州、楚州和东北地区,也奋起直追,甚至某些方面已经不比繁华地区差了。
西南的蜀州和云州,因为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所以也日渐繁华。
凉州、并州由游牧改为农耕之后,农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再加上小麦、高粱、土豆、红薯和大豆等等旱地作物产量提高了不少,百姓们至少能够保证温饱了。
还有一个地方,成绩也十分骄人,那就是原来的西域都护府,后来的西州地区。
整个西域都在北丝绸之路上,那里民族众多,又有许多特色物产,商业发展非常快。
汉代时期的西域,并没有后世那么大面积的沙漠化,反而有许多绿洲。
刘志又下令从天山等雪山上引水修渠,大力发展西域的棉花和葡萄种植。
如今,曾经荒凉的西域,早已成为大汉最重要的棉花产基地和葡萄酒供应地。
辽州和匈州,还是保持游牧,但在放牧习惯上,却由政府进行了统筹。
以免某些地方放牧过渡,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广阔无垠的草原,成为了大汉牛羊肉的供应中心,但过于辽阔的国土面积,也给大汉的边防带来了负担。
即使如今的和平年代,也必须维持着大量的边军规模,军费开支十分庞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要国家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