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妥协

作者:共赏清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边已经过了喜马拉雅山脉,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雨水充沛。

即便有旱灾,也不可能长达一两百年。

而凉州和并州、幽州等地,水资源虽然不如中原丰富,但又比西北其他地区好得多。

何况大运河最远已经延伸到长安,再往前不远,就进了凉州,幽州的涿郡本就通了运河,再往前修一截,也花不了多大的代价。

相对而言,并州要麻烦一点,但好在并州的水资源还算过得去,实在不行从汾水引沟渠过去,也算是能解决部分问题。

最难办的还是西州和匈州,路途遥远,不可能从中原引水过去,那样成本太高了些。

只能在雪山上打主意,既然连续干旱,那么也就意味着温度升高,雪山的冰雪会大量的融化。

如果能想办法把这些雪水都利用起来,应该可以解决饮水,再提前干预,尽量将现有的湖泊和绿洲保存下来。

早在西汉时期,西域那边就已经开始修建坎儿井,刘志在稳定西域局势之后,对原始形态的坎儿井进行了合理改造,然后大力推广。

因此西域那边的饮用水,主要都是靠的坎儿井来供应,这个优势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但即使到了工业发达的现代,解决西北饮水问题,依然是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专家们曾经提出过多种方案,例如引渤入疆,或者引藏入疆,以及扩大南水北调工程等等。

但最后这些计划没有一个真正实现的,原因只有一个,也是现在这些大臣们所担心的问题,那就是成本实在是高得惊人。

即便是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国家,也无法负担得起。

不过刘志倒觉得,引藏水入西域,或者可以考虑,在现代曾经有一个叫做红旗河的计划。

就是从西藏与新疆交界的边缘水入新疆,利用两边的海拔落差,让水自己流过去。

整个工程量,的确要比其他计划小得太多了,但在后世却遇到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问题,最后导致了这个红旗河计划搁浅。

这个问题就是新疆的沙漠化,水从新疆通过,一进入浩瀚的沙漠,就直接陷了进去,根本不可能通得过。

而在沙漠中修长距离沟渠,在技术上又难以过关,最终导致红旗河不了了之,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是个世纪骗局。

但搁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这个问题却迎刃而解,毕竟此时的西域地区,绿洲遍地,水草丰美,沙漠面积与后世相比,要少了太多。

本来这些事情刘志是不太清楚的,即便是在前世,他也没有认真关心过,只是隐约听了那么一点。

这些日子他殚精竭虑,每日都在地图前认真的观察和思索,越看越觉得绝望,难道西域的水源问题,就真的没办法解决了吗?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日他临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