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勋等人面面相觑,“陛下的心思,臣等不敢揣测,还请明示。”
得,一群老狐狸,都不想把这话挑明,何况他们中大部分人也都是出身世家大族,利益相通。
“如今朝中各家势力盘根错节,把持着几乎所有的要职,尤其是地方上,已经到了乌烟瘴气的地步。
导致政令不通,贪污受贿十分严重,若不连根拔起,这天下变来变去到最后也不过是一场空。”
刘志说着,目光犀利地缓缓道,“所以,整顿吏治刻不容缓,也势在必得。”
众人心内剧震,陛下想整顿吏治,在座的各位一直都知道,这一点皇帝也从来没有隐瞒过他们。
可一直以来,他们与皇帝都达成共识,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按部就班一点点来,以免引起朝廷动荡。
但刘志突然发难,并且没有与他们中任何人商量过,这让他们都有些心寒,陛下,这是羽翼已丰,不再需要他们的力量了吗?
“这次我没跟你们通气,是怕诸位左右为难,自从我一意孤行发动战争之后,这昏君之名也算是坐实了。”
刘志的语气充满了自嘲,“所以,我不怕他们骂,只要能让大汉强盛起来,别说是昏君了,就算再当一回暴君,又有何妨?”
众人为之动容,“整顿吏治,确实是势在必行。
可陛下是不是操之过急了一点,若是逼得各方势力联合起来,到时候只怕是得不偿失。
还请陛下三思。”
“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从前也曾与诸位一样,打算按部就班的来。
可纵翻史书,自前汉以来,想整治吏治的帝王有多少?唯有武帝一人功德彪炳,为何?”
为何?
这些人个个都熟读史书,提起武帝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他的文治武功与独断专行同样有名。
身为大汉子民,谁敢妄议过世的皇帝,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好在刘志并没有等他们的答案,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很久以前,我曾经听过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听起来简单粗暴,可仔细寻思,却是话糙理不糙。
唯有掌握了军队,才能掌握强权,也才有资格破旧除非,真正意义上完成改革。”
在座的都是刘志的肱骨之臣,也几乎全都是主战派,他们支持开战,自然有各方面的考虑。
其中也不乏替刘志考虑的,尤其是上次赵戒作乱,让他们都心有余悸。
作为皇帝的心腹之臣,一旦陛下遇险,他们也会跟着殉葬,所以他们比谁都希望,陛下能够手握重兵,坐稳这江山社稷。
“既然已经动了手,就干脆来个快刀斩乱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不把羽林军调出京师,始终都是个隐患。
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