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是外戚世家,如阴氏、窦氏、马氏、邓氏、梁氏等等,他们的家族或者出了皇后,或者出了太后。
家族势力也水涨船高,甚至于只手遮天,独霸朝纲,就如曾经骄横不可一世的窦宪和梁冀一样。
第三类便是儒德世家,凭着卓越的学问和才能,无可挑剔的品德,受到陛下重用,从而出相入将,意气风发。
如著名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沛郡桓氏等等,都属于此列。
汝南袁氏自汉和帝袁安开始,代代都有高才,司空袁汤和尚书令袁盱都出自这个家族,两人都是刘志的肱骨之臣,左膀右臂。
弘农杨氏也是德才兼备,而且家风清廉,是真正的清流文人,桓氏三代都是大儒,世代为帝师,尊荣无比。
……
所以说,这儒德世家他不能动,也不愿意动,世家大族虽流弊深远,但也非一无可取。
若是所有的世家都向他们看齐,那世家大族也就不成其祸害了,反而还是德才兼备的贤臣。
至于第二类外戚世家,由于其身份的限制,早已不是刘志的主要目标。
当年辉煌一时的阴氏、窦氏、马氏和邓氏,随着时过境迁,早已经没落,从一流世家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如今基本上只是些普通的中层世家,不足为患。
剩下的梁氏更不用说了,已经被刘志从权力顶端打落,只剩下一个硕果仅存的梁不疑,如今也活得战战兢兢,小心谨慎。
现在后宫唯一的美人邓猛,其兄长邓演早已主动上书,订下了外戚不得出任重要职位的条约。
这一招算是彻底断了外戚世家崛起的机会,所以说这第二类也完全不用考虑了。
因此刘志把目光投向了第一类世家,也是所有世家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历朝以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功勋而上位的不在少数,他们的崛起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子孙后代良莠不齐。
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沆瀣一气,虽不至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却也是牢固的利益联合体。
他们连枝同气,相互包庇,成为大汉官场上的蛀虫,一条条啃食这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经过多方权衡利益之后,刘志最终把目光落在了韩演身上。
韩家名为开国功勋之后,中间却沉寂了两百多年,自韩棱发迹开始,总共才三代,与其他根深叶茂的老牌世家相比,还是缺少了一些底蕴。
但韩家明面上的荣耀却不少,所以仍然跻身于一流世家之列。
因为曾经投靠过梁冀,韩演本人身上烙印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而满朝上下,谁都知道刘志对于大将军梁冀是恨之入骨。
所以选择他,会让部分人误以为刘志只是在秋后算账,借着整顿吏治的由头,携私报复。
这误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