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颎的东路军已经到达了阿拉山口,开始了进攻,而赵恺还没有到达赤谷。
全旭和魏野更是才到半路上,大月氏那边的密探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他们狼子野心,果然已经暗中与大宛勾结在一起。
长途奔袭,而对方却以逸待劳,看起来大宛战局似乎前途未卜。
刘志每天都与军机府的几位老将军观看军报,分析军情,虽说他们都对此战的最后胜利很有信心。
但如果过程代价太大,依然不划算,那边地理条件复杂,若不是大汉在武器装备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胜负还真不好说。
到了五月中旬的时候,乌孙那边的战局已经逐渐明朗化,北匈奴虽然也向边境增了兵,却始终按兵不动,没有参与救援。
时机稍纵即逝,大汉军队很快就掌握了主动,东西夹击,双线作战,乌孙国绝望之下又发生了内讧。
基本上,大局已定,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
可大宛这边,却是一波三折,不但大月氏公然派兵挑衅,西边的康居也蠢蠢欲动。
羽林军不过两千五百人,加上魏野率领的一千人,总数也不过才三千五,两国之间由于隔着地势巍峨的葱岭,所以原有的驻军也很少,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刘志给那边的密探发了指示,让他们绕过大月氏,联系天竺和波斯,许诺他们将来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上拥有优先权。
对于大汉的丝绸之路,这两个国家都是记忆犹新,因为处在中转站的位置上,大大的促进了他们的繁荣。
可随着丝路的衰落,他们的经济也一样一蹶不振,因此对于丝绸之路的兴盛念念不忘。
现在听说大汉皇帝攻打大宛,准备重开贸易,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般。
刘志更许诺,若是能够打下大月氏,可以与他们一起瓜分,这种好事他们当然趋之若鹜了。
对于大月氏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国家,刘志很不感冒,早就有心将它除掉了,留在丝路之上早晚是个祸害。
还不如趁此机会,一了百了。
全旭和魏野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却全都是精兵强将,而且他们所携带的火药也是最多的。
为了给天竺和波斯出兵的时间,全旭到达边境线上之后,便停了下来,安营扎寨,迟迟没有进攻。
但乌孙那边传来的坏消息,却让大宛和大月氏两国不敢大意,主力军队几乎全部被吸引到了东线,严阵以待。
却不知道身后已经被人悄悄的包围了。
三日之后,在约定的时间,全旭和魏野兵分两路,向大月氏和大宛同时发起了猛攻。
这一仗可谓惊天动地,不但大宛和大月氏心惊胆战,就连同为盟友的天竺和波斯也被震撼到了。
没想到火药的威力居然如此厉害,简直就是神仙手段,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