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来台,向来长袖善舞的曹腾正准备替刘志解围,他却自己先开口了。
“哦?那房卿觉得,这几年的财政支出,该如何是好?”
众人微微一愣,但发觉他语气并无任何不悦,难道他们都猜错啦?
房植才不会揣摩刘志的脸色,直接侃侃而谈。
“国不与民争利,黔首小民每日早出晚归,所得仅够糊口,交完赋税便得忍饥挨饿,即便是丰年,也依然如此。
陛下所说国之才财政,如今商路已通,所获之利以百倍计,朝廷远征乌孙,所费岂止万千,为商者自当回报君恩。”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哑口无言,是呀,人人都忙着扩大家族生意,忙得热火朝天,不愿意放过这天赐良机。
却没有谁想过,这个机会完全就是陛下为他们争取来的,当初他对辽东用兵的时候,在坐的可没几人赞成。
东汉盐铁官卖,自然没有税收一说,其他的东西,会有市税,也就是交易税,山泽园林的产出也会单独收税。
当初西汉时,因为有丝绸之路的存在,商贸发达,朝廷会收取专门的关税。
但到了东汉,商路断绝,坞堡兴起,所以便取消了关税。
经房植一提醒,众人自然又想起了这茬,秘书省大学士尹颂第一个站出来叫好,极力赞成。
袁盱稍微犹豫了一下,也表示了支持,于是接下来,陆陆续续有不少人表态赞同。
刘志一笑,他打通丝绸之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工商业,使得国家强盛起来。
此时生产力低下,开放商道之后,若两边差别太大,势必会有很多农民放弃田地跑去从事手工业,或者是经商。
这个问题别说古代,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办法解决。
所以古时候很多朝代都会用户籍来限制农民,不准他们轻易的离开土地。
甚至在礼制和阶级上贬低商人,士农工商,将他们排在社会鄙视链的最底层。
某些朝代偏激到不允许商人入仕的地步,从思想根源上打消农民经商的念头。
但现在,这种思想才刚开始萌芽,并没有深入人心,刘志又刚刚放开了户籍限制,如果农民还要交高额的赋税,后果就会很严重了。
此时免除农民的赋税,的确很有必要,能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毕竟此时的百姓都把土地看得比命还重要。
如果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多数的农民是不会抛弃土地的。
“言之有理。”
刘志的赞赏也就是他的态度,房植的提议得到了采纳。
“朕想重开关税,诸位有何想法?”
既然重开商路,收关税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再说了,西汉时已有先例,谁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