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字和语言,这一切也给了他机会。
一个地方,只要从文化上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同宗同源,就会彻底的认同大汉这个宗主国了。
所以他一点儿也不着急,长住下来稳打稳扎,一边发展叶调的经济,一边传授文化思想。
而对于对岸的黄巾半岛,也开始在经济和文化上进行渗透,让他们震慑于大汉的威武雄壮,也羡慕于大汉的富饶与仁慈。
他在给刘志的信中,将自己的打算详细的叙说了一遍,而在广州港口,新的楼船又在加紧建造,未来将会打造成为一支远洋舰队。
以象牙海湾为中转港口,继而驶向全世界。
时间来到了熙元五年的夏天,中原五州突然开始了大范围的干旱,但由于这几年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又赶制了一批提水车。
所以旱情虽然很严重,但各地在统一调配之下,还能勉强维持。
只是由干旱引发的高温天气,却使得各地的温度一直持续上升,古时候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干旱情况下,水也变得弥足珍贵。
干旱是从六月中旬就开始了,到了七月中旬的时候,各地都有不少因为中暑而引发的急性死亡事件。
刚开始死亡的人主要都是些老弱病残,如此热浪之下,这也是正常现象,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只要天气好转,一旦温度下降,这种状况马上就能得到改善。
到了八月底,天气突然开始变化,不但开始降雨,甚至下起了冰雹,有时还伴随着龙卷风,气候十分的诡异。
有许多地方,都从差不多后世四十四、五度的气温,陡降至几度,温差之大,骇人听闻。
这样的极端天气,似乎又回到了几年前,冲帝年间便曾记载:当暖而冷,当寒而热,夏冰雹冬温暖,阴阳失调,天地失和。
在长期的干旱之后,受到这样恶劣气候的摧残,许多地方的农产品都欠收了。
而且由于天气骤冷骤热,导致大量的百姓无法适应,继而生病死亡。
刘志为此忧心忡忡,一边让国师张道陵开坛做法,为大汉百姓们祈福,一边斋戒谢罪。
同时,他心底的不安也越来越厉害,为此特意找来太医令窦云详谈。
也不怪他如此担忧,据记载自汉安帝元初六年(119年)的“夏四月会稽大瘟”之后,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起或大或小的瘟疫。
安帝期间三次大疫,顺帝时期也暴发过两次大的瘟疫,最近的一次是在他登基之后,也就是建和三年的冬天。
司隶州的河东郡爆发了瘟疫,当时报上来的情况十分凄惨,据说有些村庄十去六七,死了一多半。
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
由于离京师比较近,还引起了一阵集体恐慌,所幸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