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荀氏8龙

作者:共赏清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部分非常亮眼的人物出现,例如当初的陈寔。

而这一次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因为大名鼎鼎的名士荀淑,居然有五个儿子同时参加了此届科举。

荀淑何许人也?

他当世名贤,荀子嫡系后代,学问渊博,处事高洁,前太尉李固就是他的弟子,而被刘志赞赏的李膺也尊崇他为师。

当初冲帝时期,梁太后临朝理政,荀淑讥讽指责梁冀,遭到迫害,出调为朗陵侯相。

其人到职处事正直,明于治理,称为“神君”。

后来干脆辞官回家,闲居养志,并将大部分家产分给宗族和好朋友,每日只是读书和教导子侄辈。

熙元三年,荀淑在家乡颍川病故,终年六十七岁,他的八个儿子皆遵循礼节为他守孝三年。

就连当时远在青州的李膺,都曾上书刘志,要求去职为老师守孝,被刘志以国家大义严词拒绝了,此后他便在家服丧茹素悼念。

陈寔、杜密等为之立碑称颂,周围二县之人也纷纷出赠,修建祠堂,以表示对季和老先生的深切怀念。

刘志久闻荀氏八子个个都才情绝世,出类拔萃,俭、绲、靖、焘、汪、爽、肃、专,都是大才之人。

他们在士林中享有盛誉,长子荀俭身体孱弱,便在家休养,并不打算出仕。

其子荀悦为三国时著名政论家、史学家,曾为汉灵帝以纪年体改编《汉书》,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次子荀绲在父亲亡故之前曾任济南相,从父亲病重便辞职而去,丧期过后也没有回吏部挂名。

此人有个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儿子,荀彧,是曹操手下首席谋臣。

三字荀靖名声最盛,人谓其有大德,慈明外朗,但此人素有山林之志,无意于仕途。

此次这三人皆没有应试,剩下的五兄弟都来了,也在郡试中取得了好名次,几乎包揽了豫州的前几名。

尤其是荀氏六子荀爽,年方二十六岁,便已经夺得了州试头名,据说他聪慧机敏,在经学和易学方面都颇有建树。

他也是此次殿试的大热人选,其声望值压过了其他州的才子,令人望尘莫及。

最小的荀氏八子荀专,今年才十九岁,可谓是少年英杰,前途无量。

他们虽然因为父孝错过了前两次科举,但刘志却觉得,即便没有这个特殊情况,他们也会先观望几年,等待局势明朗以后再说。

荀淑本人在安帝时便名声大噪,却数次谢绝了征召,直到顺帝时才因为杜乔和房植的极力推荐,出任议郎。

但很快就挂冠而去,归隐山林,闲居养志,率族躬耕。

刘志私以为他是嫌弃官场黑暗,厌恶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从而宁愿著书立说,教导子弟。

自从他开始科举改革,整顿吏治,朝廷风气的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