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开口问道。
“适才看了朕的皇庄,不知杨侍中有何感想。”
杨赐看起来很兴奋,立刻拱手回答,“陛下,皇庄的各种试验田令臣眼界大开。
许多做法看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颇有道理。
就如这嫁接之术,以老枝与新苗相接,将强健的新根与成熟的枝条组合在一起,真是神来之笔。”
“这嫁接不仅可用在果树上,其他各种瓜果和蔬菜也可以运用,如今已从实验转到生产培育阶段,以后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已经成熟的技术,还需要尽快传播出去,造福百姓。
而那些正在研究的项目,更需要有大量专业的人士参与进来,共同努力。
因此朕才决定开办农学院,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材。”
“承蒙陛下信任,臣定当尽全力做好此事,使得天下万民都能吃饱穿暖,泽被陛下恩德。”
“很好,你先留在这里了解些时日,有什么计划和要求,到时候整理出来,呈给朕过目。”
杨赐这人看起来还是比较靠谱的,从他向那些农人所提的问题中,便能看出来确实对农事很有研究,同时也兴趣浓厚。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有热爱,有追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搞定了此事,刘志也算放下了一块心病,不过学校的筹备还需要时间,要想办得有声有色,最起码也要有个四五年的光景。
至于其他的专业学校,如今大环境不允许,即便是提出来也难以成功,只能等待合适的机会再说了。
几年前他默写的初级物理课本《格致学》,大量刊行散发之后,虽然在士大夫阶层受到了冷遇,但却意外的受到了寒门阶层的追捧。
这个阶层大部分都是商人家庭出身,他们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更容易接受一些。
而且这个阶层有着强烈的功利思想,仅仅因为这是陛下亲自撰写的书籍,便有不少人埋头苦读。
无非是希望能在某一天自己有机会殿试时,可以借此博得陛下的好感。
因此最开始接触《格致学》时,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走捷径的心态,但也有少部分人,越了解越感兴趣,渐渐地甚至于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所以说当年他广撒网的行为,还是收获了不少小鱼小虾,尽管到目前为止,这些人还不成气候,也难以形成一股风潮。
但无论如何这个火种他已经种了下去,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在大汉人的思想中燃成熊熊火炬。
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是最难克服的,如今转眼已是七八年过去了,依然收获甚微。
不过随着新生力量的慢慢崛起,而当老一代的士大夫们随着岁月老去,刘志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大汉会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