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逆水行舟

作者:共赏清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就可以自西向东驶向南美洲。

实际上,他们可以驶向任何他们想要去的方向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库克一直猜想,波利尼西亚岛上的居民是自西向东扩张,而非自东向西扩张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独木舟的风险依然很大,在茫茫大海上,这样的船只太容易颠覆了,完全就是在搏命。

因此刘志虽然派人将双体独木舟的图纸带给了邓演,却并不建议他采取。

之所以送过去,是用来以防万一的,由于这种独木舟建造比较容易,在大船不小心出了问题时,可以临时制造,总比困在半路上的强。

他要解决的仍然是帆船的逆风行驶问题。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帆船技术比现在也先进不了很多,但却能靠驾驶技术解决风向问题。

在那个尚未出现发动机的时代,风力几乎是海船唯一的动力。

顺风时自然是不用说了,只需要张开大帆,借助风力全力向前就好了。

而当遭遇侧风的情况时,水手们就必须转动风帆,使帆与船体形成一定的夹角。

此时帆会把从侧面刮来的风分解为与船体平行和垂直的两个力,而船体由于吃水的原因会抵消掉与之垂直的那个力。

于是剩下的那个与船只前进方向一致的力,就成了推动其前进的主要动力。

那么逆风时又该如何应对呢,说起来挺复杂复杂,当然也最为取巧。

因为此时无论怎么改变风帆的朝向,都不可能使船平直地向前航行,所以船员需要同时调整船体与风帆,并最终将逆风转变为侧风。

一旦调整为侧风之后,境况就与上述第二种情况如出一辙,但船的航向也因此改变了。

所以每航行一段时间之后,舰队必须停下来,将船体与风帆朝对称方向调整。

这样再次行驶时就相当于沿“之”字行走,这种方法因此也被称为“抢风行船”。

当年浩浩荡荡的明朝舰队,正是靠这种办法远涉暹罗、真腊、爪哇、占城、苏门答剌、锡兰,直至东非。

到了近代,欧洲人在结合了中国纵帆技术和阿拉伯的三角帆技术之后,发明了多桅三角帆船,加上“戗风行船法”,便可以轻松的行驶八面来风了。

之所以刘志能懂得这么多,是因为他曾经玩过游戏大航海时代。

只是因为相隔两世,记忆有些模糊了,需要经过努力的一点一滴回忆,然后渐渐拼凑出来。

此时的大汉楼船,虽然无法达到郑和时期七宝楼船宏大的规模,但在同时期的国家中,绝对是巨无霸的存在。

最高可达五层,大多数为三层,可旋转的纵帆技术,灵活的尾舵,船上最高可容纳三千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