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曹腾亲自带着儿子曹嵩过来谢恩。
“多谢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
曹腾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曹嵩书读得不错,自然也走了科举的路子。
如今在内阁任侍读,虽然只有正六品,却也是常在皇帝身边露脸的,比一般的职务强多了。
曹腾本身就是宦官,能够出任将军,还喜得孙子,当然是满心欢喜了。
刘志与他寒暄了几句,便随口问道:“可有起名字?”
“已经起了,名操,取操行高洁之意。”
曹腾立刻恭敬地回答。
刘志一愣,“曹操?”
这么久了,他几乎都已经忘了,三国雄主曹操,就是曹腾的长孙。
仔细算一算,确实差不多是这两年诞生的。
历史的改变让他都忘了很多事情,没想到还是有一部分,继续沿着原有的道路走了下去。
见他脸色古怪,曹腾心下一惊,“这名字可是有什么不妥?”
刘志这才回过神来,“一个孩子的名字,有什么妥不妥当的,你呀,也太小心了些。”
又笑着补充,“这名字挺好的,好好教导,将来说不定还有大出息呢。”
曹腾听了这才安心,急忙向他表示感谢,要说刘志最欣赏他的地方,还是这份一如既往的谦虚谨慎。
无论身处各种地位,从未改变过。
等他们父子二人走后,刘志不由得摇头笑了笑,曹操如期降生,那又怎么样?
只要他能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谁降生也不怕,相反,如果国家大乱,即便没有了曹操,也会有其他的英雄出现,角逐天下。
他还不用小肚鸡肠到现在就除掉他,防范于未然。
第二年的元日,刘志决定改元。
他觉得自己的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实现,现在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年号也需要跟着调整。
因此建宁元年就此诞生。
这一年的夏天,经过了一年的改造,承恩公邓演终于决定要开始远航了。
他带领着五艘楼船,十几艘能装载七八百人的大船,从海州出发,沿着南太平洋,一路向西行去。
建宁元年的夏天,刘志终于提出了修建大运河的想法,交给朝中众臣去讨论。
李膺和陈蕃等等近臣,早就知道皇帝有这么个计划,只是一直没有提上日程。
毕竟之前国力不够强大,贸然启动如此大的工程,于国于民都未必是好事情。
经过几年的恢复生产,各大粮仓渐渐的又充盈起来,再加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影响,商业和手工业也是欣欣向荣。
国库中的钱财也越来越多,当年他登基之初,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