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风流眼

作者:共赏清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西汉时身为“安陵阪里公乘”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虽患重病仍不遵医嘱继续外出蹴鞠,结果不治身亡。

其后蹴鞠一词在《汉书》中多次出现,不过,汉以前的战国,称古代足球为“蹋鞠”。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

“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这段话后来也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出现过。

是说富裕起来的临淄人,有很多文体活动,包括吹奏、击打、弹拨乐器,斗鸡、赛狗、下棋和踢球。

这些史料表明,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在民间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较快,首先,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

有“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的记载。

其次,出现了表演性蹴鞠。表演性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

从汉画像石上所描绘的蹴鞠表演看,有单人蹴一鞠、单人蹴二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

还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

当时人称之为“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

第三,出现了竞赛性蹴鞠。

这种蹴鞠一般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

具体的蹴鞠方法在东汉李尤的《鞠城铭》有所说明:

“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第四、蹴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刘向《别录》中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

“今军无事,就使蹴鞠”,就是后者的反映。

汉代班固把古代足球列入兵家技巧类,并称:“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唐朝颜师古注云:“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

可以说,蹴鞠在东汉已经达到了高潮,成为集娱乐与训练为一体的项目。

之前刘志实在是事务繁忙,因此很少参加这种运动,现在既然有了兴趣,便想着改革一下。

此时的蹴鞠大部分都是皮革所制,里面填充毛发,贫穷人家的子弟也有用藤条编织的。

这时代既没有pvc材料,也没有pu材料,但真皮却是大把,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